金乡县中心小学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常规工作则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所在。为规范教学管理工作,特拟定本细则。
一、备课管理
1.开学初,各科任课教师要认真学习所教学科课程标准,通阅所任年级的全册教材并参阅《教学参考书》的“说明”部分,明确全册教材的重、难点及“双基”训练要点,结合学生实际,拟订学期教学计划。
2.分课时备课,按教参要求及教学计划,备足课时;按学生实际,用新的理念作指导,备好教法;按学科及单元特点,备好知识点,重难点;按教材内容,备好教学过程。
3.备课要及时,书写工整,用字规范,超前3课时备课。杜绝“不备而上”、“先备后补”的不良现象。
4.实行集体备课,教师间必须相互磋商,共同提高。鼓励和支持教师利用教育信息网中的信息资料作备课参考。
5.坚持教研组集体备课制。要求:“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三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难点。“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重点。
6.语文、作文、数学必须有课后记,其它学科根据情况自定。语文每篇课文一记,作文每次一记,数学至少每单元一记。
7.备课书写要认真工整、美观、板书设计要合理。
二、上课管理
1.上课前,教师应作好充分的准备,杜绝迟到、早退的现象。
2.严格按课表上课,对挪用其他学科及放鸭式教学。
3.上课时,坚持用普通话教学;教师不能抽烟或坐着讲课,衣着要整洁,手机要关机。
4.上课教师无权因种种原因把学生拒之门外。
5.实施组长以上干部轮流不定期查堂制,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作好记录。
6.实施领导随堂听课制度,领导深入一线了解、研究、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三、作业管理
1.要认真研究学生作业规律,切实加强作业布置的研究,坚决禁止靠大作业量来提高学生成绩的做法,要切实做到作业“三布置、三不布置“,即: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学生发现规律和方法的作业,布置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不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布置占用学生时间超过合理限度的作业。
2.要打破单一、枯燥的题海型的作业模式,重新构建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意接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业模式。
3.要根据学生生理特点,适当安排作业量。课堂作业必须在课堂内完成,家庭作业: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3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 60 分钟。
二、作业管理
1.要认真研究学生作业规律,切实加强作业布置的研究,坚决禁止靠大作业量来提高学生成绩的做法,要切实做到作业“三布置、三不布置“,即: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学生发现规律和方法的作业,布置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不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布置占用学生时间超过合理限度的作业。
2.要打破单一、枯燥的题海型的作业模式,重新构建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意接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业模式。
3.学生作业要勤批细改。语文课课有作业,数学课天天有作业,作文间周一篇(每学期作文不少于八篇)。语文作业批改不隔课文,数学作业批改不隔天,作文批改不隔篇,家庭作业要按时检查,及时查漏补缺,加以解决。批改作业时,给予适当的评语或等级评价,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有必要时,进行个别面批,对作业中出现的新颖、独特、简洁的解法,给予介绍推广,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及挑战意识。
4.作业情况及成绩要有记载,并要求定期作分析。
5.重视习惯养成教育。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写姿,认真审题,独立解答,字迹端正,格式正确,按时按量完成各科作业以及爱护作业本,节约纸笔等良好习惯。
四、辅导学生管理
1.不得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
2.拟定培优补差计划。
3.对学困生不得歧视,要偏爱、帮助、关心学困生,耐心地对其进行辅导帮助。
五、考试管理
1.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每学期期末考试按县教育局要求由教导处统一组织。
2.严肃考纪,端正考风。
3.考试后,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地、仔细地、全面地进行质量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认真填写好质量分析表。
六、教研管理
1.科任老师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南,以人为本。改变教学行为,使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2.各科任教师必须有计划性、针对性的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研究如何更新自己的教法,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未按要求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期末量分考评中酌情扣其量化分。
3.坚持新进教师及更换学科教师的考评(考核)制度。在考评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教导处制定帮扶计划,尽快提高其业务水平。
4.坚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教研活动,每学期教导处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外出听课(或听学术报告)。外出听课者有义务传达听课情况及报告精神。每学期有针对性地酌情安排“请进来”活动。
5.坚持“互听互评”及教研“开放”活动。借助“推门课”“年级互评课”“学校评优课”等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不断培养教研骨干。对在教研活动中取得成果的教师予以奖励。
6.继续加强小专题及各级课题研究工作。已经立项的课题,课题组成员除了做好教研组小课题的参与外,还要精细已立项课题的研究过程,及时做好阶段总结和资料收集,整合研究结果报告;没有参与课题的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研组内的小课题研究。
7.鼓励教师参加县级或以上级别的各项教学比赛活动。学校对参加的教师,视其获奖等级,分别予以奖励与表彰。
8.鼓励教师多读书、勤写作。每学期要求教师必须读至少1本专业书籍和2本其他书籍,且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