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金乡县 > 金乡县东城小学 > 规划统计 > 规划计划

金乡县东城小学2024-2025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5-14 17:22 信息来源:金乡县教育和体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学校管理,努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二、工作措施

(一)教学工作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运行。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等环节的检查与指导,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各年级、各学科进行质量检测,分析教学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薄弱学科、薄弱班级的跟踪指导,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2.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师观摩优秀示范课、研讨课,鼓励教师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 “小组合作学习” 为突破口,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研究,以学科组为单位,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探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学,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3.加强学科建设

       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加强阅读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实验教学、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音、体、美等学科要开足课时,发挥学科特色,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开展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如数学竞赛、作文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加强与联盟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开展校际教研活动、教学观摩活动等,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德育工作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班主任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和育人水平。建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班主任积极工作;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德育教师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教师的德育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

2.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养成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开展 “文明班级” 评选活动,激励班级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丰富德育活动载体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敬老院慰问、社区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增长见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墙、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4.加强家校合作

       建立健全家校合作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如师德演讲比赛、师德标兵评选等,弘扬高尚师德。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将师德师风表现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工作中,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实行 “一票否决制”。

2.强化教师培训培养

       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根据教师的不同需求和专业发展阶段,开展分层分类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同时加强校内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开展校内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鼓励教师专业发展

       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升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养。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对在教学、科研、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特色办学

1.劳动教育

       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制定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每周安排一定的劳动教育课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劳动教育内容。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利用校园内的空地,开辟劳动实践园,让学生参与种植、养殖等劳动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德育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2.体育教育

       加强体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加强体育教育硬件建设,完善设施设备,为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保障。

(五)安全管理

1.加强安全教育

       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每周安排一定的安全教育课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防溺水安全、防校园欺凌等方面的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安全演练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教师的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技能,提高教师的安全管理水平。

2.强化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加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定期对校园内的设施设备、消防器材、食品卫生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严格执行门禁制度,加强对外来人员和车辆的管理。完善校园监控系统,确保校园安全监控全覆盖。

3.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如火灾应急预案、地震应急预案、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等,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2.制度保障: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学校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3.经费保障:合理安排学校经费,加大对教学、德育、师资队伍建设、特色办学、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投入,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经费支持。

       4.监督保障:加强对学校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确保学校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