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兖州区白衣堂小学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学校艺术教育是落实美育的核心路径与核心内容。艺术教育致力于培育学生感知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唤醒创新思维与审美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涵养高尚道德情操,厚植民族文化认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推进美育教学创新,提升学生艺术核心素养,学校始终将艺术教育置于育人体系重要地位,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将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我校共有60个班级,共计3099名学生。我校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为办学理念,以普及和发展学校艺术教育为重点,深入推进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学校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艺术教育的功能、地位以及重要性有正确、全面的认识,熟悉并能够很好地贯彻有关艺术教育的法规政策。学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以美育为根本,切实保障美育实施的师资、器材、资金等全部到位。
一、艺术课程建设
1.国家地方课程规范开设。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所有年级美术、音乐课开足开齐,所有艺术类均由该专业教师任课,从制度上保证艺术类课程无法被挤占、挪用,从课程设置上保证了学校艺术方面基础学力。
2.艺术类校本课程与学生社团提升学生艺术修养。截至目前,学校设有艺术类校本课程及学生社团,涉及器乐、舞蹈、合唱、书法、手工、绘画、版画、剪纸等各个方面,艺术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二、艺术教师配备
1.学校目前有美术教师9名、音乐教师7名,均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专业涵盖美术学、艺术设计、音乐学等,人均课时量16节。
2.每一位艺术教师都有自己的社团,涉及器乐、舞蹈、书法、美术等领域。
3.既有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又有初出茅庐精力充沛的教坛新秀,人员配置满足教学需求。
三、艺术教育管理
1.学校设置艺(卫)体中心,由陈文超副校长任中心主任。管理制度齐全,全面贯彻国家艺术教育方针,落实上级对艺术教育的要求,制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计划,对学校艺术教育提出长远规划,为学校艺术教育提供保障。
2.教务管理中心定期对艺术课程进行督导,对课堂教学、常规工作、学生练习、教学研讨等方面的质量进行跟踪,发现、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家长提供高质量的艺术课程及教育方面的服务,满足家长、学生在艺术教育方面的需求。
3.学科组内部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与教研活动,每学期定期开展艺术活动,例如文艺展演、汇报演出、学生书画展、外出参观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艺术类比赛,提升学生竞争力,打开视野,丰富人生阅历。
四、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
学校每年艺术教育经费充足,满足师生需求;设施设备齐全,满足教学需求,定期采购,公开透明,流程清晰;由一线教师提出需求,教导处确认,总务处采购、入库,一线教师领取、保管、使用,采用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题与项目,合理使用项目经费,专款专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购买教学耗材、聘请专家讲座、组织学生展示等,为学校发展及教育教学提供服务。
五、特色艺术活动
1.我校“剪纸文化”校本课程建设成果突出,设立了剪纸艺术墙。
2.创新艺术育人手段,高标准建设立“每周一星”,持续开展,共计百余名同学有机会展示才华。
3.我校管乐团在兖州区首届鼓号操比赛中以总分第二荣获银号奖。
4.积极鼓励各艺术社团参加省市区等艺术节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
六、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1.学校艺术文化氛围浓厚,每年根据的要求,深化课堂改革,不断的钻研课例,积极参与区、市举办的各种培训,本组教师一起交流研究心得。备课组成员进行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活动。认真开展青蓝工程,骨干教师示范课,新晋教师研讨课。
2.艺术课程众多,课时开足开齐,学生研究艺术兴趣盎然,校园文化常更常新,及时展示艺术教育成果。设置“走廊美术角”,定期更新学生优秀美术作品。
七、重点项目推进
2024-2025年我校重点项目推进:“剪纸文化”校本课程进课堂。通过校本课程、社团、网络直播课等方式开展,造就德智体美等周全成长的高素质人才,有力提升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
八、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开展情况
学校成立了艺术素质测评领导小组,由艺(卫)体中心主任任组长,音乐美术教研组长任副组长,音美教师为成员。每学期开展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所有学生均参加艺术素质测评,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覆盖率达到100%,对于测评结果不合格的学生及时报给相关教师,组织辅导与再测评,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九、中小学实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制度
学校将艺术教育纳入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并予以公开,接受师生群众的监督。对参加学校文化艺术节、各级各类文艺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教师和团体,都按照学校相关的制度进行评比和奖励。我校在评选先进、职称评聘时,艺术教师享有和其他教师同样的待遇;其工作量(包括艺术课和课外艺术活动辅导等)计算合理,同时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公示。
学校将持续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凝聚团队力量,拓展多元艺术实践平台,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艺术发展空间。通过强化课程建设、优化师资配置、创新评价机制,推动艺术教育内涵式发展,助力学生掌握艺术技能、绽放个性风采,为学校美育事业注入新动能、开创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