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兖州区建设路小学2024—2025学年度教学研究成果
本学年,在区委党委、教体局及学校领导的精准引领下,我校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核心目标,深耕教学教研沃土,构建起“校本研修立体化、课堂改革纵深化、教师发展专业化”的高质量发展格局。现将年度成果系统性总结如下:
一、校本研修体系化建构: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重构”
(一)打造研训一体化新范式
1.组织架构革新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研室主任为执行组长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吸纳全体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骨干教师等,形成“校级统筹—部门联动—学科落地”三级管理网络。明确“专业素养提升年”“课堂改革深化年”“科研成果突破年”分阶段目标。
2.课程体系升级
构建“三维四层”研修课程体系:基础层:开设“新课标解读”“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等通识课程,并进行学校内培训。进阶层:设置“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等专题研修。创新层:开发“AI+教育”融合课程,引入智能教学平台,开展“大数据分析下的精准教学”实操培训,实现45岁以下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全覆盖,特色层:依托“李婷名师工作室”,打造“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特色研修项目,形成《单元教学设计案例集》。辐射到学校各个班级。
(二)专业引领:构建多元赋能新生态
1.培养骨干,师徒结对:实施“青蓝工程”,优化师徒结对机制,制定《师徒协同发展三年规划》,要求师傅每年至少指导徒弟完成3节公开课、2篇教学论文、1项微课题。本学年师徒共磨课80节,青年教师在集团青年教师大比武中获奖,较上年度增长50%。
2.立体多维的学习平台
校内研修:设立“每周教研日”,固定开展“一课一研”“集体备课”“教学反思分享”等活动,全年累计开展学科教研活动216次,形成《教研活动案例汇编》;校外拓展:选派多名教师(其中青年教师12名)赴济南、江苏、济宁、汶上等地参加高端研修、听课、培训等
3、线上赋能:依托“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山东教师教育网”等平台,指导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教师线上学习参与率达100%,人均学时超60小时。
(三)师德建设:筑牢育人初心根基
1.理论学习常态化
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通过“每周一学”“每月一研”制度,累计开展专题学习16次,人均撰写学习笔记2万字,形成高质量心得体会98篇。
2.实践活动品牌化
开展师德建设系列活动:邀请专家分享育人故事;开展“师德师风承诺书”签订仪式、“廉洁从教”主题班会等活动,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组织“我的教育故事”师德演讲比赛、“最美教师”评选等活动,评选校级师德标兵10人.
二、课堂教学深度变革: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
(一)课例研究:以“聚焦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创新开展课例研究:
1.选课:各教研组围绕“大单元教学”“跨学科融合”等热点问题,确定1-2个研究主题。
2.磨课 :通过“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二次备课—模拟授课—专家指导”五轮打磨,形成精品课例雏形;
3.授课 :开展“全校课例开放日”活动,3节研究课全部面向全校开放,累计听课教师达80人次;
4.评课:引入“课堂观察量表”,从“学生参与度”“思维进阶度”“目标达成度”等8个维度进行量化分析,形成《课例研究报告》24份;
5.用课:将优秀课例纳入学校“精品课程资源库”,供教师参考借鉴。
(二)“青蓝工程汇报课”见证成长
20名青年教师通过“师徒共研—课堂展示—专家点评”环节,呈现汇报课20节。经统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率从期初的68%提升至期末的89%,学生课堂参与度平均提升22个百分点
(三)“全员观摩课”诊断提升
开展全员参与的观摩课活动,共收集课堂听课记录60余本,梳理出“小组合作实效性不足”“情境创设生活化欠缺”等共性问题8条。各教研组针对问题开展专项研讨,形成改进方案,推动全校课堂教学达标率从85%提升至98%。针对观摩课中待改进课例,成立“一对一”指导小组,通过“诊断性听课—个性化指导—二次授课—达标验收”闭环管理,累计开展跟进指导,所有课例均通过二次验收,其中3节课例被评为“进步显著课例”。
(四)评价改革:探索发展性评价新路径
1.学生评价多元化
建立“成长银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品德修养”“学业水平”“实践创新”等维度设置积分项目,学生参与率达100%。
2.教师评价增值化
实施“教学质量增值评价”,重点关注教师在“学生进步率”“课程开发”“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增值表现。有效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三、反思与展望:在守正创新中迈向新征程
(一)现存问题
1.跨学科教研深度不足,学科融合课程开发仍处于探索阶段;
2.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有待提升,高层次课题立项数量较少;
3. 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不均衡,部分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二)未来规划
1.深化课程改革:重点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大概念教学”等项目,开发多门校本特色课程;
2.强化科研引领:实施“骨干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力争实现市级以上课题立项数量翻番;
3.推进数字赋能:开展“智慧课堂”达标工程,确保2025年底前全体教师熟练应用智能教学工具;
2024-2025学年,我校教学教研工作在探索中前行,在创新中突破,全体教师以“立德树人”为使命,以“课堂变革”为阵地,以“专业成长”为底色,书写了建设路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细作,砥砺前行,让教研之花在五里庄小学这片沃土上绽放出更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