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兖州区 > 济宁市兖州区矿山学校 > 体育美育 > 劳动教育

兖州区矿山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发布日期:2025-05-18 11:02 信息来源:兖州区教体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兖州区矿山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上,重视学生德育和热爱劳动的教育与培养,以培养健全人格树立完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宗旨,以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目标,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增强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光荣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让学生的思想意识、组织纪律、行为习惯都有了很大改观。

一、劳动教育课程

每个班级每周一节劳动课,由劳动课的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卫生清整、基本劳动技术学习等力所能及的项目,每次劳动课堂上,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认真劳动,受到学校、老师、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的肯定。按照劳动教材的规定,学校还构建了循序渐进的劳动课程体系,低年级以自我服务劳动为主,如整理文具、穿衣叠被;中年级增加简单的班级与校园劳动,像打扫教室、给植物浇水;高年级则涉及一些手工制作和社区服务劳动,如制作手工艺品、参加社区环保活动。师资方面,以班主任和劳动课老师为主,通过参加培训提升劳动教育教学能力。教材采用自编教材与相关课外读物相结合的方式,教具配备了手工工具、种植工具等。

二、劳动实践活动

学生参与校园大扫除活动,对教室、走廊、操场、花园等区域进行全面清扫。低年级学生负责教室内部的桌椅摆放、地面清洁;中高年级学生除了打扫教室外,还承担起校园公共区域的垃圾清理、杂草拔除、花坛整理等工作。学生们分工明确,积极投入,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设立班级卫生岗,让学生轮流值日。定期开展校园大扫除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劳动意识。

学校划分不同的植物养护责任区,分配给各个班级。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识别不同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负责给植物浇水、施肥、修剪枝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通过参与植物养护,学生们增强了爱护自然的意识,也体会到劳动带来的生命成长的喜悦。在校园内开辟种植园,在教学楼走廊上悬挂种植塑料盆,让学生参与种植蔬菜、花卉,了解植物生长过程。结合节假日开展主题劳动活动,如植树节植树、劳动节举办劳动技能大赛。按照卫生区划分,坚持让学生负责教室、教学楼的卫生清整,做到一日二清,卫生督导组检测评比、班级承包制、个人责任制等。学校对各班教室、卫生区进行检查和学生互查相结合,成绩上交班级量化综合评定。

三、劳动周实施

为全面贯彻落实劳动教育方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劳动技能,兖州区矿山学校精心组织开展了劳动周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劳动周以 “劳动砺心志,实践促成长” 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中性、综合性的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生活、感悟成长,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劳动能力,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劳动内容与活动形式。

四、家庭劳动延伸

学校向全体学生发出家庭劳动倡议,布置家庭劳动作业。要求学生每天在家完成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洗碗、扫地、叠衣服、照顾宠物等,并让家长记录学生的劳动过程和表现。通过家庭劳动,增进了亲子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使劳动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学校组织志愿者开展社区公益活动,志愿者帮助困难同学。开展 “我劳动、我光荣” 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以及以 “尊老敬老” 为主题的公益活动。

五、活动成果与成效

(一)学生劳动意识显著增强

通过劳动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从以前对劳动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承担,在校园和家庭中都能自觉地进行劳动,形成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

(二)劳动技能得到提升

经过一系列的劳动实践,学生们掌握了多种劳动技能,无论是生活自理能力、家务劳动能力,还是手工制作和职业体验中的专业技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许多学生表示,通过劳动周活动,自己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帮助他人。

(三)团队协作与社会责任感增强

在校园劳动实践和特色劳动项目中,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学会了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协作,团队凝聚力和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在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学生们了解到不同职业对社会的贡献,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更加懂得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四)家校协同育人效果显著

家庭劳动延伸活动得到了家长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家长们纷纷表示,看到孩子在家主动参与劳动,感到非常欣慰,也更加重视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通过劳动周活动,加强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了家校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部分劳动项目的难度设置不够合理,个别项目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而对于高年级学生,部分项目又缺乏挑战性,不能充分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

劳动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不足,部分教师在劳动教学的方法和指导能力上有待提高,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劳动实践场所和设备有限,在开展一些手工制作和技术类劳动项目时,由于场地和工具的限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实践机会,限制了学生劳动技能的进一步提升。

(二)改进措施

优化劳动项目设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劳动能力,进一步细化劳动项目的难度层次,确保每个年级的劳动项目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劳动教育培训和教研活动,邀请劳动教育专家到校指导,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加大对劳动实践场所和设备的投入,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改善学校的劳动教育条件。合理规划和利用校园空间,建设更多的劳动实践教室和场所,配备充足的劳动工具和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优质的劳动实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