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优势补短板增特色 做大做强低空经济产业
本报济宁5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郝明雷) 今天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海波主持召开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强调,抢抓低空经济发展带来的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机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更多新优势、新动能。
会上,市发改、工信、交通运输、大数据等部门和邹城市、济宁高新区负责同志分别汇报了有关情况。张海波指出,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我市发展低空经济前景广阔、意义重大、基础坚实。要进一步摸清我市低空经济产业的生产企业、基础设施、应用场景、专业人才的底数,在此基础上放大优势、补齐短板、打造特色。要进一步明确低空经济发展方向和突破重点,立足我市实际,围绕制造、运营、保障、服务“四大领域”,集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海波强调,要进一步推动完善低空制造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支持企业实施重大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做大做强相关产业。要加快通用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能力。要依托重点景区,扩大应用场景,开发低空消费项目,打造低空文旅品牌。要瞄准城市空中交通和低空物流,持续招大引强,鼓励企业在我市开发应用场景,出台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政策。要加强人才引育力度,引导我市高校和职业院校对接低空经济产业链岗位需求,构建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要积极对上争取对接,最大限度争取支持,为我市低空经济发展营造一流环境。
市委常委、副市长刘东波,副市长李天东,市政府秘书长张斌举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