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实验小学教学管理制度
【教育教学管理架构】
各校区建立健全年级组、教研组等教育教学基层管理机制。年级主任负责本年级的日常工作,统筹分工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教研组长负责领导、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活动,贯彻教学计划,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严格实行一体化、层级式管理模式,资源联合、科研联手、信息联网、品牌联树,切实做到“七个统一”,即事业发展统一规划、教师发展统一联动、学生培养统一落实、教育教学统一安排、教研教改统一运作、教育资源统一共享、整体工作统一推进。
【德育管理】
教育集团实现网络化德育管理,各校区坚持“三全育人”原则,校长负责、教职工参与,实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贯彻党的育方针,构建教育德育目标体系,健全德育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网络,优化德育活动过程。教育集团内各成员校整体工作统一推进,学生在教育集团统一指导下,开展少先队活动,并统一考核评价。
【教学管理】
教育教学计划统一实施,教师发展研修统一联动,学生培养目标统一落实,教育教学资源统一共享,教育质量统一检测,优势互补、目标同向、行动同步、促进集团各成员校全方位的良性互动,推动教育教学水平优质均衡发展。
【社团管理】
为落实《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第八章第三十九条规定的精神,集团开设多种社团,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扩展空间;为学生的自我表现提供舞台;为学生的潜能发挥创造机会;为学生的梦想实现增羽添翼。以培养学生兴趣和挖掘潜能为目的,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学校制定社团管理办法对教师进行考核,巩固科技、民乐、舞蹈、合唱、足球、书法、剪纸等品牌社团。
社团活动在学校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要求,突出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课程管理】
教育集团贯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制,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特色课程体系。
各校区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实施教育教学,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各校区充分发挥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体功能,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课堂管理】
教育集团严格执行课堂管理的各项规定。课堂中教师除了“教”的任务外,还有一个“管”的任务,也就是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育集团规定以育人为主、尊重学生、因势利导。
【体育健康教育管理】
教育集团严格执行有关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法规规章,通过日常体育活动以及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健身习惯与基本的运动技能。各校区通过体育课、课外活动等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年举办一次体育运动会和多次体育单项比赛。
各校区建立保健室,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定期体检,预防传染病、常见病及食物中毒。学校完善卫生工作制度,不断改善环境卫生条件。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
学校建立心灵驿站,兼职教师定时到位到岗,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分析总结来访者资料,为来访者严守个人秘密,辅导测量用表由功能室负责老师统一管理不可外借。每学期组织各级部开展一次团队互动活动。遇到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再约时间解决,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发现重大心理问题应及时上报校级领导。
【艺术、科技、劳动教育管理】
艺术节: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全面实施新课程,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把艺术教育作为学校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积极开展课外艺术活动,规划艺术社团组织,社团或艺术团(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等)每学期都举办不同规模、形式 多样、内容健康向上、格调较高的艺术教育活动。
科技节:学校秉承“科研强校、打造特色”的科学理念。通过加大投入,打造科技教育环境,加强科教氛围营造,并充分利用走廊、楼梯、教室、活动 室等各种学生活动场所,建设了“科技长廊”、“科技天地”等主题教育知识角。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了高标准的科学探究室、创新实验室。通过实施新课程方案,开发科技教育资。学校充分利用周一至周四下午,开设了“机器人、3D打印、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门科技类校本课程,鼓励学生自由选择。搭建平台,赛项普及,在历届全国NOC大赛、科技创新大赛、争当小实验家大赛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信息技术管理】
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资源开展的教学教研活动,纳入教学工作考核指标。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完善管理,强化使用,从摸索学习到改革创新,努力抢占信息化制高点,逐步形成设备完善、体系健全、特色鲜明的数字化校园布局,切实促进了教师成长、学生进步、师生交流及学校的发展。打造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云平台”及教育资源数字化的“新服务”、教师进步成长的“新舞台",构建了师生网上交流的“新家园”。 鼓励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认真制定本校现代教育装备及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将现代教育装备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统筹安排。
【教育科研管理】
学校营造民主、自由、科学的研究氛围,构建对话、合作、反思、共享的研修文化,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学校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加强对教育科研的规划、制度、队伍、过程、成果、档案、经费等的管理。把教育科研作为考核评价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标,保证教师科研培训时间,引导教师把问题转化成课题研究。学校通过课题竞标与先进课题组评选等方式规范课题的日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