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医疗 > 任城区 > 南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科普健教 > 健康科普

预防接种 守护生命

发布日期:2025-05-26 14:55 信息来源:任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也被称为计划免疫宣传日,每年的这一天,既是广大儿童的节日,也是全国计划免疫工作者的节日。

为提高儿童抵抗传染病的能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需要有计划地按时给孩子进行免疫接种,保护孩子的孩子的身体健康。

预防接种日由来

80年代后,我国政府积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扩大计划免疫规划并积极开展工作。

为了加强对该工作的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度,促进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保证免疫接种率,有效地防止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最终消灭疾病的目的,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成立了全国计划免疫协调领导小组,并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预防接种是什么?

预防接种是指把疫苗(通过人工培育并经过处理的病菌、病毒等)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进而使接种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宝宝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对易感人群的免疫接种,可迅速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降低人群对相应疾病的易感性。

有些家长觉得现在传染病很少,孩子不接种疫苗也挺安全的,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传染病减少正是接种疫苗的成果。通过疫苗接种,全球已经实现消灭天花;百日咳、白喉、流脑等发病率控制在0.05/10万以下,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下降至1%以下;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这些成就都应该归功于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剂次不一样?


不同的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水平不一样,产生抗体持久性也不一样。为保证预防疾病的抗体水平和持久性,有些疫苗需要接种多剂次。根据各种疫苗免疫程序,有的疫苗需要接种1剂,如卡介苗。

有的疫苗需要接种2剂-4剂,如乙肝疫苗、甲肝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腮风联合疫苗等。在每种疫苗上市之前,都要经过科学、严格的临床试验,得出接种几剂、多大剂量、间隔多长时间可以达到最佳免疫效果的结论。

如果您的孩子由于发热或过敏等原因错过了接种疫苗的时间,应当在症状消除、恢复健康后尽快去当地预防接种门诊或指定地点补种。家长可电话咨询接种点询问补种安排。

预防接种,注意的问题?


家长应带孩子到政府部门认定的合格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接种当天,幼儿不要空腹,穿宽松的衣服,带着接种证去接种。

在幼儿接种疫苗前,家长需配合接种人员,做好对幼儿健康状况的问诊和一般健康检查,由医生来判断是否能接种。

接种后,幼儿要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如出现高烧或者局部反应,如高烧38.5°C、红肿大小超过2.5厘米,要及时向接种点报告并就医。

接种后给幼儿多喝温开水,接种部位24小时内不要沾水。

不适宜接种疫苗的情况?


急性疾病: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正在发烧,特别是发热在37.6℃以上者,或同时伴有其它明显症状的儿童,应暂缓接种疫苗。

过敏体质:个别儿童有过敏体质,容易被家长忽视,有过敏体质的儿童接种疫苗后偶可引起过敏反应,造成发生不良反应的后果。如果发现过去接种某种疫苗曾发生过敏反应,则应停止接种。

免疫功能不全:一般认为,儿童免疫功能不全,不仅预防接种后效果较健康人差,而且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特别是接种活疫苗时。如果儿童容易反复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感染后常常伴有发热、皮疹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怀疑存在免疫功能不全的可能性,接种疫苗时需特别小心。

神经系统疾患:有神经系统疾患的人接种某些疫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已明确患有神经系统疾患的儿童,例如患有癫痫、脑病、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或惊厥等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接种疫苗。


新冠疫苗接种指南

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是接种疫苗。儿童接种新冠疫苗有以下四方面的考虑。

     第一:新冠流行早期,儿童感染率比较低。如今,随着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和持续传播,儿童感染率不断上升。在部分国家,现在儿童的发病水平和去年年底成人发病水平已经接近,甚至增加。这意味着过去的认识需要改变,儿童群体也需要疫苗进行保护。

第二:随着儿童感染率上升,儿童中重症或者死亡病例时有发生,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率。

第三:感染新冠病毒的儿童也是一个传染源,而这部分人群日常聚集程度高,管理难度大,容易造成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第四:通过疫苗接种建立免疫屏障、实现群体免疫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目标,这样可以降低甚至阻断疾病的流行。儿童也是人群的一部分,本身也是群体免疫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接种疫苗,保护儿童健康,

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