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微山县 > 微山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 规划统计 > 规划计划

微山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西校区2024年度工作完成情况

发布日期:2025-05-26 15:45 信息来源:微山县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我们立足校情,加强谋划,注重落实,从思想出发,到行动中去,学校党建、教学、德育、安全、后勤服务等工作有序推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可,学校连续两年荣获济宁市满意度先进单位、并获得济宁市文明校园、济宁市实验装备应用示范校、济宁市党建示范校、山东省安全示范单位、山东省绿色校园、济宁市校园食品安全先进单位、济宁市思政育特色学校、济宁市家庭教育基地、济宁市教科院重点联系学校、微山县平安校园、微山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和进步单位、微山县教育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等荣誉称号。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耕深思政教育,润育运河少年

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内涵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学校书记、校长带头走进思政课堂,为推动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注入了强大动能。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荷美之旅”争章相结合,培养具有“坚韧不拔、开放包容、勇于探索、团结协作、家国情怀的运河少年”,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二、五育并举,德育为首

1.紧紧围绕“以荷立身、以和立心、以何立学、以合立赢”的he文化背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和美雅正”为愿景,努力打造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育人环境。整体布局为一亭(凌云亭); 二场(和美广场、阳光体育场),三廊(遇见美好、he文化、锦帆主题长廊)、四园(静思园、敏思园、畅思园和撷秀园); 五路(立心路,明智路,行知路,怀德路、毓美路),其基本思想即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北宋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及开凿漕运新渠(又称夏镇新河)的栗毓美等在微山湖区治理运河的清官廉吏铭刻于孩子心田,让他们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历史自信,以实现行稳致远的目标。引领全校师生形成共同的行动自觉和价值认同。

2.坚持全环境立德树人。以荷美争章为主线,以习惯养成教育为出发点,以日常管理为抓手,每天对入校、集会、早读、课间文明和班级卫生、路队秩序进行规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周一评比,颁发流动红旗;以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适时进行展示,积极参加集团层面组织的学科节,各项活动组织严密,主题鲜明,学生的才艺才能充分体现、综合素质显著增强。

3.润心为本,健康成长

学校成立了“润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德育副校长“李书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为引领,秉承生命教育文化,聚焦“成长思维”培养,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载体,编写了一年级的《好习惯伴我成长》校本课程和《润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学校心理辅导“专业化”、打造学生心理健康“加油站”,开拓家校社协同育心“新路径”,形成了我校”润心心育”的方法,也成为学校办学质量发展的特色名片。

4.家校共育助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校立足家长、学生实际,逐渐形成了123工作机制,1是指一个学校即家长学校这一教育主体,2是家长学校线上平台和线下平台,3是指校级、年级、班级三个层级的组织机构,通过开展一年级新生家长课程和一年级好习惯课程等特色课程和每月15日举办线上“邀我来听”家庭教育讲座、微型家长会、评选书香家庭、智慧家长等家校共育活动,实现了全体学生全面育人、全面发展。2024年我校荣获“济宁市首批家庭教育基地”的称号。

5.落实五项管理,提升育人质量。本着让每一位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理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成立了领导小组,既为积极回应、推动落实教育政策,又为强化、坚守教育初心,培育新时代好少年,让“双减五项管理”落地校园,持续推进。

三、育人教书,质量为本

1.大力营造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学校发展的成长共同体意识,大力倡导名师造就名校、名校成就名师、名师培育英才的理念,树立“习惯奠基人生,智慧创造未来”为办学理念,为理解而教,向未来而学,让教师、学生、学校一起成长,互相成就,协同发展。

2.修订和完善教师考勤、绩效考评、年度考核、教育教学基本要求、班主任职责等制度,聚焦德、能、勤、绩,用科学合理的制度管理人、约束人、激励人,激发教师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人人奋勇争先的良好风气,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3.以书立身,“大阅读”奠基学生人生底色

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古诗文诵读》,分年级收录适合学生诵读的360余首(篇)古诗文,学生利用早读和课前三分钟进行诵读,每周一至两首,化整为零,轻松掌握。

每学期进行班级和年级集中古诗文创意诵读展示。在个人诵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对古诗文进行创意改编,以朗诵、吟唱、戏剧表演等多种形式呈现,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让古诗文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2024年5月,学生创意诵读作为主要节目在济宁市新课程实施推进周上进行展示,孩子们充满自信、饱含激情、富有韵味的演绎给与会的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外,学校还通过早读巡视反馈,大力营造入室即读良好氛围,强化读书意识与习惯;每个班级每周固定设置一节到阅览室上的阅读课,创设良好读书环境,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定期组织教师读书分享会,给学生最好的示范,以老师的读引领和带动学生的读。

4.立足“三核”重心,深耕课堂质效

基于新课标素养导向的新理念,学校教研团队进过深入学习、多方研讨、大胆尝试,逐步探索出了立足核心目标、设计核心问题、发展核心素养的“三核”课堂教学模式。学校通过“人人上好一节课”听评课活动落实“三核”理念,要求每位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方案与标准,深挖教材、找准核心目标与确立核心问题,课堂以生为本,在交流审辩中深入知识本质,以大观念统帅知识结构,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有扎实的常规教研作后盾,老师们在各种赛课和教学展示评比中屡获佳绩,捷报频传。根深叶茂,浚源流长,学校新课堂建设硕果累累,捷报频传。2023年4月,黄桂良校长在济宁市大概念教学课堂研讨活动中执教《分数的意义》公开课;2023年11月,桑中华老师在山东省送教助研活动中执教《立定跳远》公开课;语文严赓老师、数学刘远远老师、英语雷小雪老师、美术胡弘老师等在各自学科的案例展评、公开展示活动中斩获佳绩;2024年5月,赵庆老师在济宁市小学新课程推进周活动中执教了跨学科学习典型课例《年月日》,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5.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做实教学业务检查,抓牢单元年教学质量对比分析,诊断发现问题,做到两个“划定”,即:科任教师划定重点关注学生,学校划定重点教师。对重点关注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思想疏导,加强家校共育,心理上多安抚,学习上多帮助,生活上多关心,争取思想、学习、行为习惯的转变;对重点关注教师进行摸排分析,了解情况,制定帮扶个案,跟进指导追踪,促进快速提升。

6.认真落实一二年级乐考工作

学校积极响应上级关于一二年级“乐考”工作的要求,在集团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乐考”工作小组,研究“乐考”内容,制定“乐考”方案,组织“乐考”培训,坚持“立德树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原则,以“为荷如此美丽”为主题,设计“何、合、和、荷、核”五个模块的评价内容,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通过任务驱动、自主闯关、合作探究评价形式,在游戏化、情景化、模块化、项目化项目任务中完成评价内容,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实现了保护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标,为下一步学情诊断、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支撑。

7.开展项目化学习课例探索与研究,落实了新课程理念,积累了跨学科教与学的实践经验,为深度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探索“大单元 大观念”教学为统领的素养本位培育,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工作坊等活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大单元 大观念”和素养本位教学的内涵,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点落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理念。

8.开展小课题研究,强化问题即课题意识,采取骨干教师引领、教师人人参与的模式,注重过程管理与成长收获,通过课题研究解决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提炼育人策略,形成经验反思,着力培养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9.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打造适合学生的多元评价机制,发展学生素养,培养学生能力,探索和实施了一年级无纸笔趣味测评,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可。优化作业设计,注重分层管理,增强作业针对性和实践性,推进教学评的一致性。

10.开设了足球、篮球、编程、创客、中国大鼓、古筝、合唱、小导游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超市,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全面成长、发展特长铺路搭桥。

11.举办特色学科节,拓展学科课程资源,彰显学科独特魅力

为了让学科知识更生动、更鲜活,充分释放学科魅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成长需求,及早发现和培养学科特长,学校在每学年第二学期举办学科节活动,通过开展学科趣味竞赛、现场展示、任务挑战等特色活动,如语文课本剧表演、飞花令大比拼,数学快乐魔方、汉诺塔大挑战,科学创意小发明,艺术、体育素养展示等,营造多维度的校园学习氛围,为学生搭建展示特长、放飞梦想、超越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热爱,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当然,学校的发展还面临诸多的困难与挑战。学校虽确立了“课程育人 立德树人”文化主张,但文化体系的建构还处于初始阶段,还需要精心思索,不断丰实,逐步完善。学校交流教师占比较高,如何用学校文化引领教师发展,锻造一支有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的教师团队,将是学校面临的新课题。

结合学校当前优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探索符合泰山小学实际的特色发展方向,规划《学校课程》,形成具有个性特质的发展品牌,真正实现和美雅正的教育愿景,将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新方位、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