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微山县 > 微山县第三实验中学 > 规划统计 > 规划计划

微山县第三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5-26 08:42 信息来源:微山县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一、指导思想

我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指引,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深入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坚持 “依法治校、文化兴校、科研强校” 战略,以 “自主发展,行知共进” 为教育理念,聚焦内涵式发展与教育改革创新,着力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教育品质,构建德教相融、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教育生态,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社会认可的区域教育品牌。

二、工作重心

1.强化党建引领,铸魂固基

筑牢学校治理体系之魂,增强党组织战斗力,深化党群关系,凝聚师生共识,构建德教相融的育人格局。

2.安全文化建设,织密保护网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安全教育体系,举办常态化演练,确保校园成为学生安心学习的港湾。

3.课程创新与教学深化

响应教育现代化趋势,融合 AI 技术推进课堂增效,引入智慧教学平台,构建 “AI 学情分析 - 精准教学设计 - 动态评价反馈” 闭环,探索 AI 辅助下的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新范式,提升课堂效率与学生核心素养。

4.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

重视教师个体成长,定期举办各类培训,鼓励校内外交流合作,构建学习型组织。同时,将 AI 技术纳入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开展 AI 教学设计、智能教研工具应用等专项培训,搭建 “AI + 教师成长” 数字化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培养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创新型师资。

5. 毕业年级精准提质

聚焦九年级中考备考,构建 “精准教学 + 心理赋能 + 家校协同” 体系,依托数据驱动与 AI 技术,实施个性化复习策略,强化薄弱环节提升,确保教学质量再创新高。

三、工作措施

(一)党建引领,涵养师德高地

1.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教师深刻领会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教师明确自己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角色和责任担当。

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定期举办师德师风培训和讲座,邀请教育专家、师德楷模等来校讲学,分享优秀教育经验和师德故事。同时,结合本校实际,完善师德师风规范和评价标准,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零容忍,树立教师良好形象,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二)共筑安全壁垒,守护安宁校园

细化安全管理体系,实行全面覆盖的安全教育,铸就坚强防线,保证校园宁静与秩序。

1. 完善安全制度,加强安全演练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涵盖校园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门禁管理、家校护学、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定期组织师生进行安全演练,如火灾逃生演练、地震避险演练等,使师生熟悉应急处理流程,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2. 检查校园设施设备,消除安全隐患

成立专门的安全检查小组,定期对校园内的教学楼、实验室、体育设施等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记录并整改,确保校园设施设备的安全可靠,防止因设施设备问题引发安全事故。

3. 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通过主题班会、安全教育课、校园广播、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内容包括交通安全、网络安全、防溺水安全等方面,向师生普及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4.深化家校联盟,共筑心灵成长之路。

强化家校沟通,共享安全资讯,形成共管共育的良好局面;开设心理咨询服务,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关照学生心理需求,创建安全的情感港湾。

(三)德行濡染,培育立德典范

1. 丰富德育活动形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除了传统的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外,还可以组织校园文化节、志愿服务活动等。主题班会围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展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实践活动则让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从日常行为规范抓起,如文明礼仪、环境卫生、课堂纪律等。通过建立文明监督岗、评选文明班级和文明学生等方式,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品牌。

(四)专业飞跃,多元平台培植

1. 促进教师学、研提升

通过精准培训、业务学习、名师引领、师徒结对、课题研究、赛课评选等全方位、多途径、多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学校“名师工作坊”品牌,以骨干带团队的形式,助力青年教师成长;聚焦“核心素养发展”“跨学科教学”“大单元教学”等主题扎实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以项目研究为载体,引领全体教师深度教研,提升学科素养。

2.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我校与华师教育研究签约合作,为教师搭建高站位、大视野的成长平台。“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肩”,聚焦学科素养,让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中可视化、显性化、可操作,并在学科教学中积极践行,实现老师们能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引入 AI 教学助手系统,为教师提供智能备课、作业设置、学情分析等工具支持;定期开展 “AI + 学科教学” 培训,组织教师参与 AI 驱动的教研课题研究等,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开展公开课、教学竞赛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教学风采和教学成果的机会,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五)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办学质效

1.深研教育动态,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框架

推动大单元教学,跨学科整合,鼓励项目制学习,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实际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教-学-评”一致性,强化核心素养培育,激发学习内驱力,构筑广博学识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内涵和质量,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2.探索构建 AI 智慧课堂生态

在各学科推广使用 AI 智慧教学平台,实现课堂实时互动、学情数据动态采集与分析,根据学生学习轨迹生成专属学习路径,精准推送分层训练资源;开展 “AI 课堂观察” 试点,通过智能分析课堂行为数据,为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强化中考效能,推动教学质量跃升

实施数据驱动战略,个性化辅导路径设计,开发 “智能组卷系统”,支持按知识点、难度系数、题型结构自动组卷,实现周测、模拟考精准靶向训练。心理健康支持,增强竞技心态,保障学业巅峰表现。秉承严谨治学态度,矢志不渝推动教学质量跃升。

(六)特色发展,点亮校园名片

1. 挖掘学校特色,发展优势项目

深入挖掘学校的特色资源,结合本地文化和学校实际情况,继续非遗课程开发,发掘学校独特文化,策划特色项目。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多样化社团组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 打造特色品牌

在特色课程和社团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特色品牌。通过组织特色课程展示、社团成果汇报,举办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向家长和社会展示学校的特色成果,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关注学校教育。

(七)后勤创新,提升保障质效

1. 改进后勤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效率

引入现代化的后勤管理理念和技术,改进后勤管理模式。例如,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物资采购、设备维护等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同时,加强后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为师生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

2. 做好物资采购、设备维护等工作

制定科学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确保学校教学和办公物资的充足供应。在采购过程中,严格遵守采购程序,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加强对校园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建立设备档案,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保障学校正常运转,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3.完善餐厅自营管理,提升餐饮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打造舌尖上的幸福,构建美好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执行高标准操作规范,全员培训,确保食品安全;调研学生喜好,营养搭配,定期更新;坚持学校陪餐制度,建立反馈机制,定期征集家长及学生意见,全面提升餐厅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