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龙城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泗水县龙城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2021-2025)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根据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龙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是:
1、引导教师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家引领下完善自我,做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
2、实现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的目标。
3、通过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使全体任课教师在五年内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均得到较大提高,力争获县级以上教学荣誉的教师达到70%以上;获市级以上教学荣誉的教师达40%以上;努力培养出5-8名县级及以上名师。
二、实施办法
(一)落实好计划和总结,明确每年发展目标。
学校指导、督促每位专任教师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规划及每学年个人发展计划。每学年末进行个人专业发展反思、总结。教导处负责检查、督促、管理存档。
(二)实施教师读书计划,提升教师理论水平。
持续开展读书活动,每学期推荐教师读1-2本好书,如:《陶行知教育文集》、《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给教师的建议》、《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不做教书匠》等专著。
为确保读书效果,学校组织“同读一本书”活动。按学科与年级分组,组织一个年级部的老师同读一本书,营造比比谁读的更好的浓厚读书氛围。
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要求:读好,读精,写好笔记,写好反思,写好心得。至少完成一本教师专业发展笔记(含教育专著笔记4500字、期刊报纸笔记2250字、教学论文2250字、精品案例两则、实用反思四则、才艺展示七则)。此外,学校继续开放学校教师图书室,供老师们自由选读。
(三)搞好校内三级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学会反思
(1)学会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一环。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我校要求教师做到:每课一反思,每月一整理,鼓励教师积极投稿发表教学随笔、教学反思等文章。学校将以不同形式的反思案例记录教师的成长足迹,探索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促进教师逐步成为自觉反思的实践者。
(2)学会读书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学校每学期举办“读书沙龙”、“教学反思展评”等活动。鼓励老师将读书心得、优秀反思上传校园网,或在学校组织的集体学习活动中展示,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集体互助
(1)强化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要求各教研组围绕中心备课人的备课内容进行深入研讨,就三维目标的达成、教学的重难点的突破、学生可能提出问题的探讨以及教材的拓展延伸等深入研讨,结合各班学生情况及个性特点,认真备课,写好教学反思。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在教研组内上一次公开课,上课的当天下午对照老师上课的录相进行集体研讨、评课,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优、缺点,以便及时反思提高。
(2)强化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教研活动制度化,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间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科学、品德与生活(社会)、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按学科组织学科大比舞活动。比赛结果纳入期末考评量化中。
(3)强化听课活动的实效性。听课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听课不少于20节,每学期参加听评课及其他教研活动不少于10次;每学年至少一次在教研组内作教学经验报告。
3、专家引领
(1)“走出去”。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级研讨会议,要求每一名外出学习者回来后两周内做学习报告或上汇报课,达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目的。
(2)“请进来”。开展“名师大课堂”活动。每学期聘请至少一位名师或专家到校给教师们上示范课或作报告,让老师们与专家面对面交流,与名师零距离接触,开阔教师的视野,促进教师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实施课题带动策略,解决发展中实际问题
全体教师人人确立自己的研究小课题,针对自身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将研究过程、研究结果记入个人专业成长档案。每年确立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组织骨干教师承担省、市、县各级研究课题,将研究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定期开展课题总结促进会,邀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带动教师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搭建展示平台,锤炼教师专业技能
1、根据教师不同的年龄段,分别举行中青年教师基本功达标竞赛、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 薄弱学科赛课活动等。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营造全体教师“比、学、赶、超”的专业发展氛围,在竞赛中提升专业水平。
2、扎实开展“青蓝工程”,让有经验的教师与近三年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结成帮扶对子。要求蓝方教师每学期上示范课,不少于4节。青方教师上汇报课不少于6节。“老师”还要对“徒弟” 加强备课、教学反思、作业批改、理论学习等全方位、全过程的指导。每学期教导处将组织检查结队帮扶情况。
3、成立“名师工作室”。为发挥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培养课改“领头雁”,我校拟成立“名师工作室”,选拔部分骨干教师,以实施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理论研讨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项研究,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名师工作室”每名成员每年要在校内至少作一次专题报告,上一节示范课。力求让名师工作室成为我校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的“前沿阵地”。同时支持名师积极参加市县校验部门组织的公开课、送课下乡、研讨会、报告会等活动。
4、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学校电教办公室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指导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完成一个精品课件或电脑作品的制作并进行评比。
(六)实施过程性评价,保障教师专业发展
根据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从教学计划总结、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读书笔记、公开课情况、听评课情况、参加教研活动情况、论文作品发表情况等方面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过程进行量化,做到一月一检查,一月一公示。将过程评价和学期末的教学成绩相结合,作为奖励和评优的依据,以制度的落实保障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提升。
三、组织保障
为切实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与管理,强化职责,明确任务,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成立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丁 梅
副 组 长:颜丙民 张 颖 王海永
组 员:张志斌 楚召勇 王 旭 刘毅力
李 瑛 李 阳 夏明亮 各教研组组长
二0二一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