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第一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切实加强我校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炼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基本原则
(一)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
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领悟劳动的意义价值,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二)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
把握劳动教育的根本特征,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个人生活、生产和社会性服务任务情境,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善于观察思考,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
(三)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
在充分发挥传统劳动、传统工艺项目育人功能的同时,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
(四)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
关注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增强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借鉴他人丰富经验、技艺的基础上,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技术,打破僵化思维方式,推陈出新。
三、主要任务
(一)课程的有机渗透。依据上级要求,开好国家规定的劳动教育课程,每周一节劳动教育课,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地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科学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二)开展校内劳动。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培养责任感。
(三)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结合农村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四)鼓励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地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四、工作小组成员
组长:孟现鑫
副组长:陈亚军 田亚敏
成员:教师发展中心 学生管理中心 各级部主任
各班班主任 劳动课教师
五、活动内容
(一)日常家务劳动。日常劳动教育活动旨在利用学生日常参与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达成劳动教育多个维度的目标。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氛围;利用课堂阵地提升学生对新时代背景下劳动内涵的理解。
(二)校内劳动实践。熟练使用清洁用具做好校园清洁维护,认真完成各时段执勤任务,提升学生劳动技能、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三)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家务劳动技能,增进亲子沟通,培育感恩意识,引导学生传承孝敬的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三八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在家参与家务劳动,家长进行指导与记录。
(四)校外志愿服务劳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志愿服务劳动,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培育奉献精神,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造热情。通过课余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学生认真参与社区、街道或小区的相应劳动体验活动,做好相关记录,及时填写综合实践报告。
(五)校本课程创造性劳动。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选社团,进行创造性劳动体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与协作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劳动课程中认知、体验、探究、创造,让学生感悟劳动新形态,融汇书本与实践知识的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
六、评价方式
(一)主题多元化评价
1、学生自评。学生自评劳动成绩,以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培养其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他人和虚心向人求教的品质。
2、学生互评。班内开展学生互评,作为最终评价劳动小能手的指标之一。
3、家长评价。家长通过学生素质评价手册的填写,对学生假期的劳动实践进行评价,一方面促使家长改变以分数为重的传统教育观念,另一方面也能密切家校联系,促使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来,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的目的。
4、教师评定。教师评定是延续教育动机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师评定在学生劳动能力评价中占据关键地位,教师评定结果也直接指向孩子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5、学校评定。学校评定侧重对集体、中队劳动成果的评价。学校定期举行“最美班级”“劳动小能手”“最美志愿者”“环保小卫士”评选,既给学生提供了展示劳动成果的机会,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劳动教育的良性互动。
(二)劳动表现过程性评价
日评价:教师对学生每天在校的日常劳动的态度及成果进行评价。由教师或者组长对每位学生建立的档案袋进行实时记录和评价;家长对每日的家庭劳动情况对照每日劳动清单进行评价监督;学生对个人在校和在家的劳动表现和劳动态度进行反思。
周小结:在日评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学生一周的劳动内容和成果进行总结,将电子档案和日清单的记录情况在学生中进行展示,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评选出本周班级劳动小标兵,并由教师向其颁发劳动奖章。
月展示:以一个月学生获得的奖章数为基础,进行级别升级,颁发“劳动奖牌少年”,并将自己的劳动成果档案面向班内所有学生进行展示。
学期表彰:经过数月的劳动实践,学校依据学生获得的劳动奖牌数量自动升级为校级“劳动奖杯少年”并组织开展颁奖仪式。
七、具体工作安排
八月份:
1、钻研教材,制定适应劳动学科特点的学期教学计划; 认真做好开学准备工作。
2、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劳动课的教学。
九月份:
1、开展“我做爸妈的小帮手”活动,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征集“劳动小窍门”、“劳动金点子”,培养学生在劳动中实践、学习、创新的能力。
十月份:
1、进行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
2、开展“生活习惯五个一”活动。即每天做一次家务劳动;每周做一次饭(四、五年级);每周洗一次衣物;每周倒一次生活垃圾;每周在校做一次服务性劳动。
十一月份:
1、组织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2、开展“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十二月份:
1、组织开展各年级学生个人劳动技能竞赛。
2、进行家务劳动(自理能力)的情况调查,评选“劳动小能手”。
一月份:
1、完成劳动课程教学任务,做好各类总结与考核工作。
2、汇总本学期劳动教育评价并归档。
附件1:
《石桥第一小学日常生活劳动清单》
年级 | 劳动类别 | 劳动内容 |
一年级 | 家庭劳动 | 1.学洗袜子。 2.学习用扫把扫地,能进行简单的垃圾分类。 3.坚持每天自己洗漱,并会将洗手盆和地面上的水渍擦干。 4.学习叠衣服、裤子、袜子等。 5.饭前摆放餐具,饭后收拾桌子。 6.会洗水果。 7.会整理书包和学习桌,分类整理玩具。 8.给父母或长辈做些表达孝心的事,如剥水果等。 9.爱护花草,学会正确给花浇水。 |
校内劳动 | 1. 坚持每天自己背书包上下学。 2. 会整理桌面、整齐摆放卫生洁具。 3. 人离凳靠,桌凳摆成一条线。 4. 会安全地开关学校门窗、电灯。 5. 初步学会垃圾分类,会在垃圾桶上装垃圾袋,会打包垃圾,到指定地点倒垃圾。 6. 能节约用水,会关紧水龙头。 7. 自主借阅和归还班级图书,整理班级书柜。 8. 会协助老师收发作业。 | |
二年级 | 家庭劳动 | 1.自己的小衣物自己洗。 2.会用拖把拖地,学习垃圾分类的常识。 3.学会系鞋带,打绳结。 4.学会叠被子,整理床铺。 5.饭前帮家人盛饭、摆碗筷,饭后收拾、擦桌子。 6.帮父母择菜、洗菜。 7.学会整理书桌、书柜。 8.学会给长辈捶背。 9.学会管理植物,定期浇水、修剪等。 |
校内劳动 | 1. 会正确地戴红领巾。 2. 能根据课程表独立整理课前学习用品。 3. 服从值日分工,愿意和同伴合作完成值日工作。 4. 会整理班级卫生角,放整齐扫把等卫生洁具。 5. 见到纸屑或垃圾,会主动捡一捡、扫一扫。 6. 垃圾分类投放。 7. 节约用电,做到人离断电,会开关一体机等。 8. 节约用水,洗拖把、抹布时有意识控制水量。 | |
三年级 | 家庭劳动 | 1.手洗自己的简单衣物,用洗衣机洗衣服。 2.坚持扫地、拖地,进行垃圾分类。 3.学会自己洗澡、梳头。 4.会洗自己的鞋子。 5.学习制作水果拼盘。 6.学会择菜、淘米,会清洗蔬菜和水果。 7.每天整理书桌、书柜和书架。 8.给父母或长辈洗脚表达孝心。 9.学习花草养护技巧,会进行无土栽培。 |
校内劳动 | 1.垃圾分类投放,会将可回收物品搬到指定回收站点。 2.节约用水,洗拖把、抹布用水合理。 3.抽屉及时整理,分类摆放,整洁有序。 4.桌凳成线,图书、工具分类摆放。 5.愿意分工合作完成教室内外板报、图书角的布置,爱护板报。 6.会正确使用抹布擦洗黑板,黑板表面清洁无尘。 7.会用水桶、抹布、清洁球清除瓷砖或地面污渍。 8.会双手配合用扫帚和簸箕将垃圾清扫干净。 | |
四年级 | 家庭劳动 | 1.学习用洗衣机洗大件衣服。 2.帮助父母做好大扫除,坚持垃圾分类。 3.自己洗澡、打扫卫生间。 4.学习用针线缝扣子。 5.准备菜单,和父母一起准备食材。 6.参与烹饪,在父母帮助下准备营养早餐。 7.归类整理书架和家中常用物品。 8.能自己洗鞋、穿鞋带,帮家人擦皮鞋。 9.养护花草,定期修剪整理。 |
校内劳动 | 1.垃圾分类投放,注重节俭,促进垃圾减量。 2.爱惜纸张、笔墨,不随意丢弃可用文具。 3.节约水电、洗涤用品,按需取用,降低污染。 4.抽屉、书包整洁有序,无杂物。 5.班内设备无尘,室内物品有序摆放。 6.体育课上衣物、器材摆放整齐。 7.值日生工作细致高效,保持窗明几净。 8.值周班工作认真,敢抓敢管会劝导。 | |
五年级 | 家庭劳动 | 1.学习分类清洗衣服。 2.坚持每天打扫房间并保持整洁,带动全家进行垃圾分类。 3.自己洗澡、梳头,用完卫生间后及时打扫。 4.学会整理换季衣服,做到衣物摆放整齐。 5.收拾餐桌、洗碗,每周清理灶台、冰箱。 6.学习制作凉拌菜。 7.坚持每天进行书桌、书柜和物品整理。 8.学习给长辈泡茶,孝敬长辈。 9.养护一盆植物,并记录种植过程。 |
校内劳动 | 1.垃圾分类投放,会编垃圾分类宣传小报。 2.爱惜劳动工具,可修、可用工具不丢弃。 3.节约水电,会二次用水或废物利用。 4.创意布置教室文化墙、黑板报、图书角等。 5.坚持垃圾袋装,垃圾桶及时清理、常清洗,不留污渍。 6.室外楼道、楼梯过道无污渍、无积水。 7.参与学校绿化养护,为花草树木制作名称牌。 |
附件2:
《石桥第一小学职业体验项目清单》
年级 | 劳动类别 | 体验项目 | |
一年级 | 生产劳动 | 1.种植和养护1~2种常见的水培植物或土培植物,如绿萝等。 2.体验树叶画、花瓣画等创意手工。 | |
服务性劳动 | 1.校内服务岗位体验,如楼道执勤管理员。 2.班级体验值日组长,管理组员打扫班级卫生。 | ||
二年级 | 生产劳动 | 1.给树、花草浇水等。 2.体验简单的纸工、泥工等传统工艺制作项目。 | |
服务性劳动 | 1.校内服务岗位体验,如班级卫生督查员。 2.体验餐厅服务,给同学分发餐具。 | ||
三年级 | 生产劳动 | 1.体验校内绿植养护员。 2.体验简单的布艺等传统工艺制作项目。 3.打扫校园卫生,体验清洁人员工作。 | |
服务性劳动 | 1.校内服务岗位体验,如校内餐厅服务员等。 2.体验餐饮店点餐员等现代服务业劳动者。 3.开展班徽设计等文化创意服务活动。 | ||
四年级 | 生产劳动 | 1.体验收获秋枣的快乐等。 2.体验鸡、鸭等小动物饲养员。 3.体验简单的编织等传统工艺制作项目。 | |
服务性劳动 | 1.担任运动会、艺术节等学校重大活动的志愿者, 2.社区服务岗位体验,如物业管理员等。 3.担任学校校史馆小向导,向访客介绍学校历史等。 | ||
五年级 | 生产劳动 | 1.体验收获柿子的快乐。 2.体验兔子、羊等小动物饲养员。 3.体验简单的陶艺、葫芦彩绘等传统工艺制作项目。 | |
服务性劳动 | 1.校内服务岗位体验,如校内食堂帮厨工等。 2.社区服务岗位体验,如社区网格员等。 3.参与社区环境维护,为他人创造更好的公共空间。 | ||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