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匡衡路小学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案
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学工作量化管理,科学合理的分配教师工作,特制定《匡衡路小学教师工作量计算标准参考方案》,供教师工作量分配及其测算提供参考依据。
一、适用对象
本方案适用对象为匡衡路小学(1-6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员。
二、工作量制定的理念、方法与依据
1. 工作量制定的基本理念。各岗位职能并重。即各学科教学工作以及各部门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岗位责能,并具有不可或缺性。岗位职能并重体现了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公平性。
2. 工作量量化的基本方法。以某一学科一课时为标准工作量单位“1”,其它工作折算成标准课时工作量。
3. 工作量制定的依据。以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与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以及《邹城市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作为教师工作量制定的依据。
三、工作量计算标准
1. 教学工作量。凡进入课程表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且每节按规定时量(40分钟/节)进行的课堂教学,一节课,计算1课时工作量,晨读、午写分别计0.8课时工作量(≥20分钟/节),小自习课计0.5分。
2. 每节课系数标准:音、体、美、一二年级道法和科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每课时工作量系数为1;三至六年级科学、道法学科每课时工作量系数为1.1;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每课时工作量系数为1.3(因为主学科除备课、上课外还需批阅课堂、课后作业、培优补差、各项监测等)。
3. 职务工作量(以全体任课教师每周人均工作量为标准)
①副校长按任课教师每周人均工作量×60%计入个人总工作量。
②中层正职(科室负责人)按任课教师每周人均工作量×50%计入个人总工作量,副职按任课教师每周人均工作量×40%计入个人总工作量。(兼任职务的不重复统计,按较高职务统计。)
③处室工作人员每周计2课时,教研组长每周计1课时工作量。
④班主任每周计3课时工作量,副班主任每周计2课时工作量。看操的体育教师每周计1课时。
4. 各功能室管理工作量。
①图书室管理人员,每周计1课时工作量。
②实验仪器室兼职仪器管理人员,每周计1课时工作量。
③音、体、美兼职器材管理人员,每周计0.5课时工作量。
④计算机室维护人员每周计0.5课时工作量、电教管理人员每周计2课时工作量。
⑤其它功能室,每周计0.5课时工作量,宣传人员每学期上报优质稿件不少于6篇在邹城教育网及以上网站投稿被采用3篇以上,每工作量周计0.5课时工作量。
5. 其它
①学校其它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量化,可参照上述相关人员由学校行政讨论确定,如后勤、处室人员、卫生管理人员等。
②按学校规定开设的各兴趣小组(社团),且每周定时开展训练活动的。其教练员、指导老师每周按1课时计算工作量。
③女教师50岁以上,男教师55岁以上,享受3课时工作量。女教师53岁以上,男教师58岁以上,享受4课时工作量。
注:职务工作量、各功能室管理工作量、晨读、午写、小自习及其他工作量每课时的系数均为1。
6. 教师人均工作量计算方法:
(学校周课时总量+职务工作量+各功能室管理+其它)÷专任教师总数=人均工作量。
7. 超课时工作量计算方法:个人累加总工作量一人均工作量=超课时工作量。
四、工作量化使用
工作量化考核分数纳入教职工年度量化考核统计。
(本方案自学校第七届一次教代会通过后执行)
邹城市匡衡路小学
2023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