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邹城市 > 邹城市第八中学 > 学校概况 > 基本情况

邹城市第八中学基本信息

发布日期:2025-05-28 11:22 信息来源:邹城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邹城市第八中学基本信息

办学性质

学校为实施三年制初中教育的全日制公办教育机构,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主管部门

邹城市教育和体育局

办学地点

邹城市宏达路266号

联系方式

0537-5213819

办公时间

7:30-11:50  14:00-17:50

学校简介

1. 办学规模

邹城市第八中学是孟子故里享有盛誉的市直初中、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点联系学校,现有160余名教职工,2600余名学生。校区位于邹城市宏达路266号,占地38亩,建筑面积27586平方米。

2. 办学条件

学校教学设施一流。建有高标准体育馆、塑胶操场、实验室、网络信息控制中心、录播室、观摩室、心理辅导室、德育展览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卫生保健室等。图书阅览实现信息化管理、所有教室均安装了最先进的智慧黑板,实现了无线和有线网络全覆盖,教师配备高标准的笔记本电脑,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达到省定标准。

学校课程设置合理。严格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机器人、足球、书法、绘画、音乐、耘墨文学社、志愿者服务等10余个社团,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学校管理科学规范。秉承“德育为先、质量为本、特色创新、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制度立校、文化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目标,认真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建立健全各项考评制度和评价机制,以“落实是能力、实干是水平”为标尺,激励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教风正、学风浓、校风优,教育教学质量连年稳居邹城市前列。

3. 办学特色

坚持文化育人,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品味。秉承“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八中精神,坚持建设“卓越八中、幸福八中”的发展理念,以“养浩然正气,成栋梁之才”为育人目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形成了“明德至善,博学致远”的校风,“精研善导,守正创新”的教风和“乐学善思,明辨笃行”的学风。通过文化凝人心、塑品格、展形象,文化育人效果显著。

推进教学改革,学习型课堂成效明显。全面实施“3015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利用不少于30分钟学练结合,教师利用不多于15分钟对知识点进行阐述和讲解。学生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拓展思考提升空间;教师通过精讲多练、精准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节课都能够落实到位、扎实高效。学校被济宁市教科院命名为“学习型课堂建设实验校”。

4. 师资水平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140余名专任教师中,山东省特级教师1人,全国优质课执教者3人,山东省优质课执教者40人次,济宁市杏坛名师、特级教师6人,济宁市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优质课、公开课执教者、基本功比赛获奖教师120余人次。全体教师心有大爱、心系学生,师德素养高,业务能力精,工作作风实,以无怨无悔的付出陪伴学生健康成长。

5. 荣誉奖励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零犯罪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山东省科普教育示范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校、山东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山东省交通安全示范校、山东省中小学安全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绿色学校、济宁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济宁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济宁市示范性基层团组织、济宁市红旗团委、济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五好”关工委、济宁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济宁市“书香校园”、济宁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济宁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先进集体、济宁市教育系统群众满意先进单位、济宁市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学校、济宁市中小学思政育人特色学校、邹城市“五个好”党组织、邹城市“十佳学校”、邹城市集体三等功、邹城市教学先进单位、邹城市文明校园。在邹城市、济宁市级以上青少年“市长杯”足球联赛、中学生理科技能大赛、才艺比赛、机器人竞赛、乒乓球比赛、健身操比赛等活动中屡获佳绩。

6. 历史沿革

邹城市第八中学前身为邹县城关镇孟庄联中。

1985年6月,经邹县教育局和邹县城关镇人民政府批准,于大华北街3号筹建邹县第二十二中学,隶属邹县城关镇。

1992年,邹县撤县改市,邹县第二十二中学更名为邹城市城关中学,隶属关系不变。

1994年10月,原邹城市城关镇更名为邹城市邹城镇,邹城市城关中学更名为邹城市邹城中学。

2000年12月,邹城市乡镇规模调整,撤消邹城镇,邹城市邹城中学更名为邹城市第八中学,直接隶属邹城市教育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