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坚持“教、学、做”三合一,视“做”为核心,在做中教,做中学,多渠道拓展劳动教育,树立学生劳动意识,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时代新人。现将劳动教育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课程实施,深化以劳育人
坚持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1—6年级每周安排1节课,安排教师时,着重把喜欢动手、动脑,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老师安排教劳技课,并进行一定的培训,使他们具备新课程理念,并运用到教学中去。坚持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为立足点,依托学校习惯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以素养为导向,有效实施劳动教育课程,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从而保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生物欣赏、中医药进校园等精品课程的实施,育人成效显者。
二、激发学生兴趣,用“劳”愉悦身心。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和获得能力的动力,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要想使这门集知识、实践的学科,让学生乐学、学得好,达到学生要活动的状态,老师就必须多动脑筋,让学生身心愉悦,爱上劳动,爱上劳动这门课程,爱上这幸福的生活。
三、坚持寓教于劳,灵活处理教材。劳动与技术教材编写体例除三年级的有些特别以外,其他年级都是按照家政、技术初步这样的体例编写的。在教学中,学校要求老师根据这几册教材的内容,找到他们之间相通的地方,在上课时,要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进行一些迁移、整合,便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搭建劳育多元平台,丰富学生技能体验
1.结合“我们的节日”活动,开展自我服务。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开展红领中志愿者小队走进社区开展环境保洁活动;结合植树节开展校园苗圃养护活动及“我为校园增添一抹新绿”植树活动,组织开展拥抱春天播种绿色主题活动,有效地加强班级之间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更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2.成立劳动志愿服务队,增进实践体验。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劳动体验机会,培育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成立志愿服务队,志教融合,乐教乐学。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开展生物欣赏课,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花花草草或是小鱼小乌龟带到教室里,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对它们进行浇花、喂养等劳动,大大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另外每个班都会有“小小生物观察员”志愿者小队,每天对班级里的植物、小生物进行巡查,如果遇到枯枝败叶或是缺水等问题,他们会及时做出处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些活动不仅注重了学生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还让学生树立了自立自强的意识。
3.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旨在鼓励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互相监督,引导、教育、落实学生参与到家庭中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本学期,我校以节日主题分类,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居家劳动实践活动。如:“七彩假日活动—我是家务小能手、我是掌勺小厨师”,通过这些劳动懂得蔬菜的分类;能独立去菜市场买菜;熟练掌握择菜、洗菜、切菜等技巧;能正确、安全使用刀具、煤气,熟练烹饪一至两道简单的家常菜肴。还利用传统节日,比如端午节、中秋节,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准备材料,一起包粽子、煮粽子,做月饼,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家庭劳动的积极性,更提升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4.拓展劳动教育渠道。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拓展劳动体验空间。以田园教育为引擎,让学生在活动中走进自然,在行走的课堂中培养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开展“中医药进校园”活动,邀请社会上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对孩子们进行中医药知识方面的讲解,各班级再针对各班实际情况将中医药人物故事、身边的中草药内容与课程相结合,让学生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而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下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一些常见的中草药,比如:蒲公英、金银花、苍耳、荠菜、狗尾巴草、柴胡、麦冬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医药与健康生活息息相关,在亲身体验中增长见识、增强体质、健全人格。
五、关注过程评价,夯实劳育目标。对于教育活动而言,评价既是导向,也是保障。所以在劳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活动,我校都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标准,把学生过程性表现评价、学段综合性评价和活动实践效能评价三者有效结合,把劳动教育的最终考核结果纳入到学生的综合评价,并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范畴,实践证明,此举为抓手,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劳动教育的质量,夯实了劳育目标。
每一次劳动教育活动,每一天内化积淀, 每一项参与体验,都指引着学生在劳动中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从而为每个人奋斗的人生打上亮丽的底色。在未来的劳动教育道路上,我校将继续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品质,凝聚劳动教育磁力,践行五育融通,将劳动的价值观渗透于德、智、体、美各育之中,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让学生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