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济宁高新区 > 济宁海达行知学校 > 教育教学 > 教学信息

济宁高新区行知学校2024-2025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5-28 15:29 信息来源:发展软环境保障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紧紧围绕市教育局工作要求,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师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为推动学校教育事业迈向新台阶而努力。秉持学校“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的教育理念,抓实常规教学,强化课程研究,全力推进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1. 落实规划与准备工作:贯彻落实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精心制定开学工作计划,做好开学初各项准备。大力开展适合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研究与课堂创新,强化教学常规质量标准,创新课堂打造活动,推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模式在课堂的有效实施,提升育人质量。例如,针对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设计趣味性强、互动性高的课堂活动。

2. 提升教研组长能力:优化教研组长选拔、述职、评价制度,制定教研组发展计划。推动教研组长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理念研究、学科教法学法研究、小学毕业考和中考备考研究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鼓励教研组长参与各级教研课题,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3. 提升教师教育力:引导教师践行“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加强自我要求与提升,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力。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要注重采用生动形象、富有耐心的教育方式。

4. 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以毕业班工作为重点,兼顾其他年级。精心管理小学毕业班级和初中毕业班级,加强质量监控。开展基于中高考评价体系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教学研究,更新教学理念,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创新和综合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5. 开展备考研究:整合学科组师资力量,开展针对中考的研究,研究成果汇编成册作为校本资料。把握中考变化趋势,研究真题,关注学科核心素养考察,调整备考思路。教学回归教材,突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应试能力,注重学习习惯和品质培养,提高学习效率。

6. 丰富校园活动:重视传统节日、标志性事件、升国旗等仪式教育,加强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深入打造“六个一”工程,组织适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综合实践、研学旅行、经典诵读、合唱比赛、辩论赛、书法比赛、大阅读等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开设劳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品德和精神。扩大艺术节、体育美食节、读书节和科技节规模,为学生成长搭建平台 ,如举办小学生科技小制作展览、初中生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 落实规划与制定计划:认真学习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并指导各年级制定教学计划。各学科依据学校计划和学科要求,制定详实的教学工作计划,明确教研组活动主题与时间。各备课组长制定备课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教师根据学科和备课组计划,制定个人教学计划和进度。

2. 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加强课程管理,规范教学工作,落实课程计划。增强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教师课程执行情况的督察,加强日常教学巡查,提高课堂管理水平,规范教学行为。保证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1小时,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质增效。立足课程育人,开齐开足上好三类课程,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提升学习任务有效性,加强分层和单元教学,落实适合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要求。挖掘地域文化和本土资源,打造特色课程,如针对本地历史文化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完善教学常规制度,细化检查考核。更新修订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以多种巡查记录和常规资料检查结果支撑教学常规考核。优化常态检查,开展“课堂打造”活动,举办领导干部示范课、党员先锋公开课等。强化备课研究,推进学程备课一体化设计,落实教研会商、六轮磨课、三级调研制度。通过教学巡查和资料检查了解教师常规工作,将结果作为考核依据。要求教师按规定听课并做好记录与评议,开展评课研讨。

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依托集团教育资源,开展教研工作。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开展跨区域、多方位教研活动。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师徒结对、专家讲座、学科视导、课堂展示等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和教科研能力。加强学科组领导,规范教研管理,开展校本研修。优化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加强教研活动监控与考评。定期召开学科组会议,落实教研精神,反馈教学情况。实行学校领导蹲点制度,了解教学管理情况。抓好学科组集体备课,备课组每周至少组织两次活动,做到教学目标、内容、进度、检测四统一,做好过程性材料积累与存档。做好集体备课指导与检查,包级领导参加教研活动、深入课堂观课。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两节公开课,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完善教学资源内容。开展学程的校本化研究,做好课堂达标活动,落实精品课评选制度。

4. 强化毕业班管理:做好初三联考和统考管理,注重考试组织与分析,开好各类分析会,解决问题、提高成绩。积极参加联考,寻找差距,完成中考目标。加强薄弱学科课堂教学与质量监控,跟踪指导薄弱学科,邀请专家指导,落实辅优补差,促进均衡发展。做好期中期末研讨和质量分析,争取各年级各学科进步。

5. 提高考试质量分析有效性:重视考试命题、阅卷、分析和反馈工作,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优化质量评价体系。及时汇总分析信息,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教研组和备课组剖析教学和学习现状,反思总结,制定措施和方案。抓好期中、期末等考试质量分析,各年级各有侧重,如初一注重基础学科的掌握情况分析,初二关注学科知识的深化与拓展。提高教师命题和质量分析能力,为试卷题库建设提供依据。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分析监控评估教师教学成效,指导改进教学方法。制定中考升学指标方案,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奖励方案。

6. 其他工作:抓好图书馆工作,做好图书入库和借阅,定时开放阅览室,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管理人员推荐书目,组织学生参与征文活动。加强专用室管理,提高使用率,规范使用电脑房、实验室等,做好使用记载和器材登记,使其更好地服务教学。加强学籍管理,规范转学、休(复)学等手续,及时记录学生成长手册内容。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利用午会课开展劳动教育专题,通过校内劳动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种植校园植物、参与校园卫生打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