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兖矿第一小学2024--2025学年年度教研活动与成果
邹城市兖矿第一小学
2024--2025学年年度教研活动与成果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聚焦课堂教学实践,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目标,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教研活动,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助力教师深度领悟新课程标准内涵,精准把握教材重难点,显著提升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能力,推动课堂教学的高效化与优质化。
探索并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营造浓厚、积极的教研氛围,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搭建教师交流合作的广阔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与智慧碰撞,实现教师团队专业能力的整体进阶。
三、活动内容与安排
(一)学期初规划
组织召开全校教研工作启动大会,明确本学期教研工作的总体方向和重点任务。各学科教研组分别开展研讨会议,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师实际需求,制定详细、可行的学科教研计划,明确各项活动的时间节点、参与人员和预期目标。
开展新课程标准专题学习活动,通过专家讲座、小组研讨等形式,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新课标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引导教师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日常教学。
(二)课堂教研活动
骨干教师示范课:精心挑选3节高质量大课堂暨骨干教师示范课,顾群老师的语文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张丽老师的数学课《比例的意义》、时光老师的心理健康课《我和手机有个约定》。示范课展示前,骨干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和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并与同组教师进行多次磨课研讨。展示过程中,充分展示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和高效的课堂组织能力。课后,组织全体听课教师进行评课议课,骨干教师分享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反思,其他教师从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方法运用、学生参与度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和交流,共同总结示范课的成功经验和可借鉴之处。
青年教师汇报课:本学期继续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组织开展31节青年教师汇报课,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教学能力和成长成果的平台。活动前,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备课指导和教学示范。青年教师在汇报课中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汇报课后,及时组织评课活动,由指导教师、教研组长和其他骨干教师组成评课团队,从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课堂互动等方面对青年教师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提出具体、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发展方向,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督导、联盟促进教研:本学期市教研中心将我校及北大新世纪学校组成联盟学校,进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两次督导中,我校有13节课与北大新世纪学校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教研。市教研中心领导对这几节课进行了专业地点评与指导,极大地提高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与交流:鼓励教师在每堂课后撰写教学反思,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思考感悟。定期组织教学反思交流活动,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反思,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三)课题研究成果
本学期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申报工作,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确定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本学期共提交四个课题,其中由许霞老师主持的课题《“生活德育”多元架构探索与实施策略研究》成功立项 。
由谢方辉老师主持的课题《项目式教学方式变革研究》顺利结题,对结题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提炼,通过举办成果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应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效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由李露露老师主持的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案例《齐鲁风光旅游地图绘制》获邹城市第一届项目式学习案例一等奖。
本学期继续承接了东北师范大学的课题《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对语文学科的课题研究,我校由刘苗苗、王迪、郭培三位老师参加。课题组专家到校对我校三位老师的课例进行了专业化的指导,提供了我校教师数字化教育教学水平。
(四)教学技能培训与竞赛
本学期开展教师技能培训活动,包括课件制作、教学设计撰写、教学评价等。并组织教师进行技能竞赛,如说课比赛、微课制作比赛、板书设计比赛等,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
总之,在各类教研活动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教师们积极分享教学经验、教学资源和研究成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种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了教师的共同成长,提升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