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孟子湖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
(试行)
教学常规,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应遵循的常态准则和要求。既包括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及批改、辅导、检测、讲评、补救等教学活动环节,也包括教师互相听课,经常性进行反思等学习、总结环节。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以上教学常规工作的精细化落实,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特制定本校教学常规。
一、备课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好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认真进行单元备课、课时备课。教师应遵照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备课的思路充分备课。
(一)总体要求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新课标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
2.教学环节明晰,符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3.导入体现铺垫性(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趣味性(情感互动)、实效性等。
4.探究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探究价值。
5.学生学习方式的组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多样,讲求实效性。
6.注重学科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能力、学科素养培养。
7.准备当堂训练题,实现“当堂清”“堂堂清”。
8.课后及时进行反思。
9.积极探索基于新的教育形势下电子备课的推广与应用。
(二)单元备课
1.单元教学目标。
2.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3.单元教学问题排查解决。
4.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其简要分析。
5.单元教法。
6.课时分配(包括总课时数及各课时教学内容)。
(三)课时备课
教师在认真研究课标、教材的基础上,写出完整的课时备课教案。教案要规范认真,基本环节齐全;内容要详细、具体、科学、实用,体现教法学法设计、电教手段。教师要熟悉各种课型的备课特点和要求。具体如下:
1.新授课。新授课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课型,每位教师须按照新授课教案的规范步骤编写教案,即: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环节依据教学策略,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在新授课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用指导性的语言进行引领、提升、归纳、概括、总结,形成结论,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可采取“五环”教学模式: 课前先学先行 ——课堂问题反馈 ——课上互动研讨 ——课内训练巩固 ——课后拓展提升。
2.讲评课。讲评课是练习或考试之后,教师对其分析、点评、讲解的课型,它的作用是矫正检查中出现的错误,巩固、完善和深化教学内容。其教案规范为: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讲评课必须要有“五个环节”即:总体评析、分类评析、错例分析、归纳总结(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补救练习。
3.复习课。复习课是通过再现教学内容,巩固和完善认知结构,强化双基教学的一种课型。其教案规范为: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其教学过程要坚持“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原则。复习课的推荐模式:学案导读、提前预习——自主练习、思考体验——合作探究、点拨讲评——迁移应用、反思构建。
二、课堂教学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总体要求
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要做到脑中有“纲”(考纲及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1.把握“一二三四五”原则
围绕一个中心: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不是围绕老师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
贯彻两个始终: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脉络和不断反馈矫正贯彻始终。
体现三个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落实四个要点:基础知识的落脚点、思维开发的着眼点、能力培养的训练点、教材功能价值的挖掘点。
掌握五个环节:学案导学(置前补偿)、展示交流(评价激励)、探究体验(合作互助)、点拨互动(精讲点拔、师生互动)、归纳提升(形成规律、典型训练)。
2.课堂上要具有以下几种意识
明确角色意识:策划、组织、引领、点拨,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树立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科学设计问题、适时点拨问题。
确立服务意识:分析学生思维障碍、了解学生学习需求、满足学生学习要求。
树立对话意识:启迪思想、碰撞思维、交流方法。
确立持续发展意识:帮助学生完成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逐步提升。
还要有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教学互动的意识、教学鼓励意识等。
(二)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项具体要求
1.课堂上教师要讲普通话。
2.学生要有学案,要有课前预习安排。
3.整个课堂教师讲的时间累计不能超过30分钟。
4.探究、讲解过程中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
5.课堂互动效果好,学生能做到五官并举(五官并用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所在:只看仅能掌握20% ,只听仅能掌握30% ,又听又看才能掌握50%,边听边看边想就能掌握70%,边听边看边做边想就能掌握90%)。教学过程中设计课堂提问要做到时机适当,有一定的探究思维空间。
6.适时、恰当使用课件,但必须是“辅助”教学(即帮助学生理解),杜绝滥用课件。
7.归纳、总结时要向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理解和记忆的内容。
8.课堂必须杜绝有不听课的学生。
9.课堂要有“两测、一练”。
10.要课前“候课”,课后“逗留”。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严格控制各学科的作业数量,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布置要本着“布置必收,收后必改,改后必评,评必反馈”的原则。
1.严格执行学校、年级对书面作业总量的要求,既要反对抢占时间的题海战术,又要防止作业不足的现象。
2.凡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都必须先“下水”做一遍。
3.对尖子生和边缘生可酌情面批面改。
4.重视作业的反馈和评价。研究反馈和评价的有效性。
5.教师要及时做好批改记录。针对问题记好札记,写好心得,特别对有创造性的解题方法和有代表性的错误应详细记录,并在课后做好探究和反省,为讲评和辅导提供依据。
四、辅导
1.有明确的帮扶对象
2.定期进行思想辅导
3.定期进行学习方法辅导
4.定期进行知识结构梳理辅导
5.年级部跟踪督促帮扶教师对帮扶对象的辅导
6.帮扶效果的评价
五、考试管理
1.执行学分认定实施办法
2.认真记录《学生学习管理手册》
3.与家长沟通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记录结果通报家长)
4.模块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一定要安排补考
5.不参加模块考试的学生不分班,补考后再安排班。
六、讲评
见讲评课的具体要求。
七、补救
对学生学习中的个性问题,教师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单独进行辅导,或进行补救训练进行突破。
八、听课评课
1.不要拒绝别人听课。
2.一定要去听学校统一安排的课。如:第一轮的展示课,要听后打分。
3.听课人做好听课记录。记录的内容应该是课堂内容的纲要,评课研讨时用得着的板书内容,记录启发、感悟、心得。最后要做出对本节课的评价。(记自己认为该记的,不要为迎接检查而记录。)
4.认真评课。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效果看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过程。谈本节课的优点、启发,谈自己的想法建议。
5.每个备课组每周上一节研讨课。本学科全员听课,及时评课。
九、集体教研
集体教研包括集体备课、评课、专题研讨、集体学习等。这里重点说集体备课(详见学校3号文件“孟子湖中学集体备课制度”)。
1.备课组长组织,成员应及时到位。
2.主备人应该由组内骨干老师轮流担任。
3.主备人要提前准备出导学案发给组内成员。
4.集体备课前每位成员都应提前认真备课。
5.研讨时,主备人要解读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导学案编写思路、过程的设计(特别是重点难点的突破)、习题选择的针对性及习题的功能。(不能只谈知识性的问题)
6.其他老师审查,看导学案能否达到教学目标,提出修改建议。
7.做好集体备课记录,根据记录内容修改自己的教案,最后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十、做好教学过程的笔记与反思工作
集体备课有记录本,备课本每课时的后面有教后记,听课时有听课记录本,批改作业有记录本,理论学习有记录本,专业学习有记录本等。要从自己专业发展、避免失误、提高成绩的角度去记录,记对自己今后的教学、自己的成长有用的内容。
对记录的内容要经常归纳总结,提取经验,发扬光大;反思教学,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提高本领。不断反思是一个老师成长的基础,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十一、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应有三个指向: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
效果是知识性的,也就是通过这节课,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这是基本要求; 效率则是在一定时间内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速度,也就是说,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课堂结构要合理,课堂的投入最低,而产出最高;效益是对学生的发展而言,课堂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习惯,乃至价值观有多大的影响。高效课堂更看重的是课堂对学生潜在的影响。
评价是否高效的两个维度:一是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一是学生课堂理解的深度。
2021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