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德育专项工作三年发展规划(2023-2025)
一、学校简介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创办于1988年,是济宁市政府投资兴建的一所的市直小学。学校总建筑面积24101.99平方米。现有57个教学班,学生2799名。教职工185人。学校秉持“办一所适合师生共同发展的精品学校”的办学理念,通过创建适合学生成长的课程,注重学生“厚德”、“启智”、“养习”、“体健”、“学技”五个方面的培养,培育合格加特长的学生;通过创设适合教师发展的环境,注重教师“尚德、勤学、创新、乐观”四个方面的建设,培养德优、艺精加幸福、自信的老师,创办规范加特色的学校。
二、指导思想
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作为提升学校德育水平的主要抓手,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构建“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以开展好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不断提升学校德育水平,更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目标内容
德育目标:内炼学生品德修养 外展学生个性特长 | ||||
分类 | 内容 | 内容说明 | 查看形式 | |
班级常规 | 文明礼仪 | 文明、礼貌、礼仪、仪表、路队等内容。 | 值周值日教师巡查记录, 队干部现场打分。 | |
遵守纪律 | 课堂、活动、集会、特定场合等内容。 | |||
班容班貌 | 班级布置、班级卫生、班风建设。 | |||
环境卫生 | 讲卫生、校园卫生、爱绿护绿。 | |||
文体活动 | 两操、文体活动。 | 教师巡查记录 | ||
学习习惯 | 学习习惯与成绩 | 学科老师评价 | ||
教育活动 | 主题教育 | 常规教育、少先队(争章)等主题队会。 | 查主题教育栏目 | 查看 中队 手册 记录 |
安全教育 | 交通、消防、防溺水、疾病预防等的教育。 | 查安全教育栏目 | ||
法制教育 | 禁毒、法制等的教育。 | 查法制教育栏目 | ||
德育协作 | 培训学习 | 会议、交流、培训、论坛等学习活动。 | 查签到、中队手册, 相关材料上交。 | |
班级创建 | 落实德育课程,做好班集体建设,创建班级文化,班级日常管理与考评。 | 查看现场、新闻、中队工作手册,及相关材料。 | ||
值周中队 | 开展中队值周活动,中队队员轮换参加。 | 查看监督岗安排表。 | ||
家校工作 | 做好家访、家长学习培训、家长会 | 查看新闻、中队工作手册 | ||
大队工作 | 辅助大队部日常工作。 | 大队委员考勤 | ||
学生评选 | 各类学生活动评选工作。 | 按时、按要求开展。 | ||
社团工作 | 鼓励学生参加鼓号队等社团 | 查记录、网上活动信息。 | ||
心理健康 | 心理健康辅导课,心理活动课。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育活动,参与心理教研活动,掌握心理辅导方法。 | 查心理活动栏目。 积极配合、按时开展。 | ||
其他工作 | 德育类的师生评比活动。临时安排的德育工作 | 按获奖级别加分。 | ||
评价考核 | 班级评价 | 分常规优秀班级、最美教室优秀班级。 | 参考评价标准。 | |
学生评价 | 基础章、活动章、优秀学生、少先队员等评选。 | 参考评价标准。 |
四、实施措施
1.充分认识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学校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循序提升,课程、教师、学校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三块基石。
2.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是“引导者”,是“身教者”,负有作为学生榜样的责任。教师要有道德教育意识和不断提高道德教育能力,要做高尚德行的践行者。
3.德育管理体系的构建,包括领导体制、法规政策、规章制度、队伍建设、督导检查、考核测评等项内容。
4.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管理体系。
(1)健全和理顺德育工作领导体系。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以学校行政为核心,学管处为龙头,教管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以及其他教职工共同参与管理的学校德育体系。
(2)增强教师队伍德育工作意识和德育工作能力。营造“教师身正,人人为导师;学生乐学,人人受关爱”的良好育人氛围。以校本研修为契机,集思广益,定期为班主任遇到的问题出谋划策。建立班主任工作思想交流阵地,表扬德育先进个人和集体,宣传德育要求等。
(3)以常规为本,把常规教育落到实处,尤其抓好细节教育:爱校爱班、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清洁卫生、公物、礼仪、课间操等等。
(4)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和谐浓郁的文化氛围。
(5)在家长委会的支持配合下,以专题讲座、家长学校、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家校互动。开展“大手牵小手,互助共成长”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立体网络。
(6)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5.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钱广书校长为组长领导小组,
朱云峰、安继霞、孔慧源、郭海申副组长,全体班主任及课任教师为成员。
(2)大力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传播媒介,宣传“四位一体”的德育理念,鼓励师生参与到德育改革之中,引导社会进一步增强对德育一体化建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并给予支持,为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
(3)强化跟踪评估。学校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对各处室、各班级进行跟踪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目标达成情况、标志性成果、组织管理情况、社会影响及成效等。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23年9月)。
学校校委会成员召开会议进行专题安排,然后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进行宣传发动,使广大教职工把思想统一到学校总体安排部署上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发展观,积极投身德育课程一体化活动。
(二)制度、计划制定阶段(2023年10月)。
建立德育课程一体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手册等,做到有章可依。
(三)全面实施阶段(2023年10月至2025年6月)。
(四)经验总结阶段(2025年7月)。
学校召开经验交流会,对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对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时进行讨论反思,以制定下一步采取的措施。
五、成效呈现方式
1、经典诵读艺术展示与汇演
2、组织参与传统文化节日活动体验与印记
3、汉字书写、书法等比赛
4、少先队标志礼仪风采展示
5、传统文化特色班级
6、班队常规风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