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邹城市 > 邹城市实验中学 > 体育美育 > 美育评价

邹城市实验中学美育发展报告(2024——2025学年)

发布日期:2025-05-29 11:02 信息来源:邹城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邹城市实验中学美育发展报告

(2024——2025学年)

一、引言

2024——2025学年,邹城市实验中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以“养浩然之气,做博学之人”为校训,构建“普及+提高”的美育工作体系,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活动实践、资源整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本报告依据《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从工作回顾、成果展示、问题与挑战、未来规划四个维度全面总结年度美育工作。

二、工作回顾

(一)课程体系构建:夯实美育根基

1. 国家课程全面落实: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足开齐音乐、美术、舞蹈等必修课程,2024——2025学年艺术课程开课率达100%。高一、高二年级每周开设1节艺术选修课,高三年级强化特长生培养,2024年艺体类本科录取人数达126人,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

2. 学科融合创新实践:推动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深度融合,例如在历史课中融入艺术史内容,在语文课中开展诗歌朗诵与戏剧表演,在劳动教育中融入传统工艺制作,实现“五育并举”,开发“心理综合实践课”,“合唱综合实践课”等课程。

(二)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专业支撑

1. 师资结构优化:现有专职艺术教师23人,其中音乐教师10人、美术教师11人、书法教师2人,,多人担任市级艺术协会领导职务(如杨永峰老师任邹城市书法家协会主席)。2024年通过“大比武、大比拼”活动优化师资结构,并选派教师参加省级艺术教育研讨会及专业培训,全年累计培训时长超80学时。

2.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成果显著,贾伟伟老师执教的《巴赫》一课获济宁市优质课二等奖,侯祥果老师论文《现代多媒体设备在高中音乐课堂的运用》发表于国家级刊物。此外,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如《特色高中音乐课程体系建设》等,推动美育教学改革。

(三)教学设施与资源:提升保障水平

1. 设施设备升级:配备标准化艺术教室18间,包括音乐教室6间、美术工作室5间、舞蹈排练厅1间,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专业器材。2024年新增智能钢琴教室1间、数字美术实验室1间,更新舞蹈教室地胶及音响系统,设施设备达标率100%。

2. 校外资源整合:与邹城市文化馆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全年组织学生参观学习5次,开展“汉画像石艺术进校园”等特色活动4场。同时,引入高校资源,如与济宁学院合作开展美育浸润项目,邀请专家到校指导学生艺术创作。

(四)艺术活动与实践:搭建展示平台

1. 校园文化活动:构建“普及+提高”的艺术活动体系,20242025学年举办校园文化科技艺术节、班级合唱比赛、书画展览等校级活动12场,参与学生覆盖率达95%。例如,2024年12月举办的“青春飞扬 放飞梦想”艺术节文艺汇演,涵盖舞蹈、合唱、戏剧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艺术才华。

2. 社团建设成果:学生艺术社团蓬勃发展,“拾音”合唱团在济宁市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获一等奖,“翔鸢”舞蹈社团参演济宁市全民运动会开幕式并获好评,清影舞蹈社团凭借作品《象山水月》荣获济宁市第十二届艺术节舞蹈类一等奖,山东省第八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三等奖。

(五)学生艺术素养测评:完善评价机制

1. 测评体系健全:严格执行《山东省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施方案》,20242025学年测评覆盖率达100%,其中优秀率32%、良好率48%、合格率20%,无不合格学生。测评内容涵盖艺术课程学习、课外活动参与及艺术特长展示,通过“艺术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发展轨迹,测评结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 评价方式创新:引入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的参与度与创造力。例如,在舞蹈课程评价中,不仅关注学生的技能水平,还评价其团队协作能力与艺术表现力。

三、问题与挑战

1. 师资结构性短缺:舞蹈、戏剧专业教师不足,制约了相关课程的深入开展。

2. 课程资源待优化:校本课程教材开发滞后,《合唱综合实践课》等教材尚未完成编写。拟成立专项教研组,2025年底前完成教材编写工作。

3. 设施使用效率低:部分艺术教室利用率不足,将推行“错时开放”制度,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机制,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4. 城乡美育资源不均衡:乡村学校美育资源相对薄弱,需进一步加强校际合作与帮扶。计划与周边农村学校建立“手拉手”帮扶机制,共享优质美育资源。

四、未来规划

1.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美育名师培养计划”,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建立高校与中小学美育协同发展机制,与济宁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

2. 深化课程改革:

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加快《合唱综合实践课》等教材编写进度,确保2025年底前完成。

探索跨学科融合课程,如“艺术+科技”“艺术+历史”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 优化设施资源:

推行艺术教室“错时开放”制度,制定详细的使用计划,提高设施利用率。

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合作,引入更多优质艺术教育资源,如邀请艺术家进校园、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等。

4. 加强城乡美育均衡发展:

建立城乡学校美育帮扶机制,通过“送教下乡”“线上课堂”等形式,向农村学校输送优质美育资源。开展城乡学生艺术交流活动,如联合举办艺术展演、工作坊等,促进城乡学生共同发展。

5. 完善评价机制:

进一步完善学生艺术素养测评体系,增加过程性评价权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探索教师美育教学评价改革,将美育教学成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五、结论

2024——2025学年,邹城市实验中学美育教育工作成效显著,课程体系完善、师资专业过硬、活动特色鲜明,学生艺术素养稳步提升。学校将继续以“养浩然之气,做博学之人”为引领,强化资源整合与特色创新,努力打造区域艺术教育标杆学校。

邹城市实验中学  

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