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370800MB2855934R/2025-0110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组配分类 专家解读
成文日期 2025-05-30 失效日期
有效性

专家解读丨山东省地矿局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高级工程师谭秀全解读《济宁市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发布日期:2025-05-30 信息来源: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导读:为做好全市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地质灾害工作部署安排,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地质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济宁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济宁市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济宁市位于鲁西南腹地,地处鲁西南黄淮海平原与鲁南泰沂低山丘陵交接地带。东部山峦绵亘,丘陵起伏,西部河流交错。全市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地貌较为复杂。济宁市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类型、降水、地震、地下水迳流和人类工程活动等诸多因素有关,具有成因复杂、类型区域化明显、灾害链复杂和人为影响显著等特点。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有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40处,多集中在中低山丘陵区,每年的7~9月是地质灾害高发期。

济宁市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崩塌、滑坡、岩溶塌陷和地裂缝4种,缓变性地质灾害主要为地面沉降。其中,崩塌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曲阜市、邹城市、泗水县低山丘陵区及嘉祥县、梁山县残蚀孤峰地带。以岩质崩塌为主,该类型地质灾害一般发生在连续暴雨及雨后或地震及震后,常以重力坠落、坍塌等形式发生。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低山丘陵区。陡坡地形受工程建设和人类活动等切坡的影响,加上强降雨和坡体裂隙水长期入渗导致土体饱和、抗剪强度降低,这些因素形成“降雨/灌溉→土体饱和→强度衰减→临空面失稳”的链式诱发机制,容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泗水县、曲阜市、邹城市、嘉祥县等山前倾斜平原区,塌陷类型以土体塌陷为主,其土体类型多为上层粘性土下层砂性土双层或多层结构的薄层覆盖体,土体下伏寒武系或奥陶系灰岩有构造裂隙、岩溶发育,降雨及开采地下水等因素使水位在基岩面附近波动,形成土洞并致使盖层顶部失稳,形成岩溶塌陷。地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济宁市地裂缝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南四湖周边(微山、鱼台)及黄河冲积平原(梁山、汶上)的全新世地层,多发生在地下水超采区。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梁山县、汶上县、任城区、金乡县等黄河冲积平原区,地下水的长期过量开采是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针对以上地质灾害类型,2025年重点从配齐配强群测群防员队伍、发挥地勘队伍专业优势、落实地质灾害“三查”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开展应急避险演练、强化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隐患分类处置,加强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专家信息:谭秀全  山东省地矿局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