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第四中学2024年教学工作总结
2024 年,济宁市第四中学紧紧围绕“规范管理——深化教研——课堂改革——科学评价”这一核心主线,通过制度创新、机制优化和资源整合,积极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素养课堂,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本年度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管理更加规范
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学校在多个方面强化了管理的规范性。
新生分班科学严谨:组织好初一新生的报到、军训和阳光均衡分班,确保了新生入学的公平公正,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开端。
学籍管理精准细致:完成了初一新生的建籍工作,办理转学2人,休学复学2人,确保学籍信息的准确无误,为学生的学习生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教师安排统筹合理:统筹安排各级部教师岗位,精心搭配班主任及教学搭班,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教学经验,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常规检查规范严格:每学期分期中和期末进行两次教学常规大检查,对各级部各学科教师的教案、听课记录和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检查、公示,数据归档,中间穿插对近五年新入职教师教学常规的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改进提升。
考试组织有序高效:对接集团本部、相关级部,组织好期中、期末考试和毕业班模拟考试,确保考试组织严密、流程规范。召开学校和级部两个层面的教学成绩分析会,总结经验,归纳不足,优化教学。
费用管理清晰透明:对接各级部,做好课后服务费的汇总、收缴及发放工作,严格按照规定操作,保障了费用管理的清晰透明。
二、教学改革持续深化
教研改革是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动力。学校立足“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改革,教学服务中心和教科研中心两大处室携手,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教学研讨活动,打造素养型课堂。
专家驻校引领方向:在济宁市教育局党委及有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国内知名课改专家崔成林多次到校听评课、作报告,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教研活动丰富多样:除了日常集体备课,学校还组织了系列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40余节次活动,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组织外出培训、听课观摩等学习交流活动90余人次,包括2024年附中教育集团毕业及结业学科教学经验交流会,拓宽了教师的视野,促进了教学理念的更新。
技术助力教学升级:对接电教馆,完成“三个课堂”硬件的安装调试,开通菁优网账户,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教学工具,有助于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深化教研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活动营造教学氛围:举办了第六届校园读书节活动,引导学生诵读、吟唱、写作、分享;设立了“图书驿站”,浓郁学校读书氛围,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组织了第六届校园体育节(趣味运动会),参加全市阳光体测班级联赛获得市二等奖,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评价体系逐步完善
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多元评价保障质量: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和师德评教,从学生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和师德进行评价,为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了有力依据。同时,做好教学工作量、岗位系数及超额工作量的统计,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
成果申报积极有效:结合教师工作量、教学成绩等关键要素,完成第七届教学成果奖的数据计算及材料上报工作,展示了学校在教学改革和教师评价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果。
四、教务保障坚实有力
教务保障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学校在多个方面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材料分发及时准确:与新华书店、印刷厂接洽,分发师生用教材、教辅、作业本等教学用材料,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做好新学期的教材教辅征订工作,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物资支持。
安全管理严格到位:严格执行上级要求,做好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音美教室等功能教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了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联络沟通顺畅高效:做好与教育局各科室及教科院、电教馆、招生考试院等二级单位的工作联络,及时下发通知,按时上报相关数据、报表、参评案例、课例等,确保了学校与上级部门的信息畅通和工作协调。
监考组织严谨有序:组织各类社会性监考工作,如一级建造师、自学考试、研究生招考等,体现了学校的社会责任感和组织协调能力。
保险办理全面周到:汇总学生信息,对接江泰保险公司,办理2024 - 2025学年度校方责任险,为学生的在校安全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2024年学校教学工作在教学管理、教研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务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未来的工作中,学校将继续坚持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改革,优化管理,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