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2025年度教研工作计划
2025年,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将紧密围绕学校“提质增效”的核心工作目标,系统深化“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我们将以全面落实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要求为根本遵循,持续深入研究“学与教”的有效策略。工作重心将聚焦于课堂教学主阵地,通过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提升教学质量;着力于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两支队伍的重点培养,优化教师结构;并依托课题研究的深度引领,全面驱动教师专业素养的提档升级,为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系统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将其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筑牢立德树人根基。
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本学期将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其要求全方位、深层次地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各环节。系统规划并常态化开展师德理论学习与专题培训活动,引导教师深刻理解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自觉提升道德修养。健全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设定考核维度和具体标准,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评价的首要内容。持续加大师德师风监督管理力度,畅通问题反映与监督渠道。
创新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形式,通过榜样宣讲、案例警示、主题研讨、承诺践诺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着力营造崇德修身、潜心育人、见贤思齐的浓厚校园师德文化氛围,使高尚师德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追求和行为常态,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二、规范教研活动,全面夯实教师专业发展根基。
本学期将着力提升教研活动的规范性与实效性。教研组活动实行轮流主持中心发言与详实记录制度,记录需经教研组长审核后按时上交。严格实施活动考勤,学期末将依据教师参与情况纳入继续教育学分评定体系。各教研组需于每月底汇总提交当月活动材料,学校将在期末依据科学的教研组评价量表进行综合考核赋分,并据此评选表彰优秀教研组。
为深化教研内涵,每次活动将融入传统文化学习,分享一则《论语》并组织教师交流感悟。我们将持续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考级评定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教研组长需积极引领组内教师开展专业阅读,推荐优质书目,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有深度的读书交流活动。每月固定开展一次聚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集体备课活动,引导教师在教学设计理念与实践行为上持续向科学化、合理化方向优化迭代。
此外,组织资深教师开展“教学小策略”分享活动,鼓励教师系统梳理、提炼在反复教学实践中摸索、锤炼出的有效问题解决方法,形成可推广的课堂策略,在组内交流固化成果,以此引领更多教师向研究型、反思型教师迈进。
三、深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加速骨干教师队伍成长壮大。
本工程的核心目标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骨干教师队伍,引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迈上更高台阶。我们将积极为骨干教师搭建多元发展平台,鼓励并组织他们承担专题讲座、主持各级课题研究。这不仅为骨干教师提供了宝贵的锻炼与展示机会,助力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实现自我超越,同时也为青年教师提供了高质量的示范引领和专业培训资源。
充分发挥名师、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至关重要。我们将持续推进名师和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设与常态化活动开展,鼓励资深教师担任导师,通过主持课题、产出成果、举办讲座、带领团队等多种形式,实现个人专业价值的再提升。严格落实“青蓝工程”要求,每位名师、高级教师必须至少承担一名青年教师的指导任务,明确培养目标与阶段任务,精心组织拜师仪式,并在学年末进行指导成效的专项汇报展示。
同时,积极组织系列示范性强、引领作用突出的公开课活动,包括校长率先垂范的“引领课”,以及党员教师、学科骨干、教学带头人的“挂牌课”,切实发挥领导干部、党员先锋和业务骨干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全面深化课题研究,以研促教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纵深发展。
深刻认识“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辩证关系,本学期将持续推进“校级-市级-省级”三级课题的递进式、系统性研究。强化课题过程管理与成果导向,加大对优秀课题研究成果的评审认定与奖励激励力度,确保课题研究源于教学、服务教学、真实有效、富有产出。对于承担市级、省级课题的团队,严格执行主持人负责制。课题主持人需切实履行职责,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实质性研究研讨会:期初研讨会重在明确研究目标、细化任务分工;期末研讨会则侧重总结经验、交流分享阶段性成果。
教师部将加强对各级课题研究过程的监督与指导。在全校教师中大力倡导并培育“成果化”意识,引导教师养成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反思、系统梳理、有效固化经验,并努力将其转化为可视化、可推广成果的专业习惯与自觉追求,使研究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
五、精心组织多元化学习培训,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与育人能力。
本学期将积极拓展渠道,努力为教师创造和提供更多高质量、多样化的专业学习与发展机会。进一步规范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管理流程,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凡经学校批准外派学习的教师,在学习期间需通过钉钉平台及时提交学习简报,动态反馈学习情况;学习结束后,须在教研组长组织下,于教研组内进行专题汇报,深度交流学习心得与收获,确保学习资源在组内共享辐射。
认真组织教师参加上级安排的各类必修与选修培训项目,并扎实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的登记、审核与管理工作。对未能按规定时限完成学习培训任务的教师,将按规定取消其当年度评优评先资格。着力完善教师外出培训的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建立健全有效的学习成果校内反馈机制与优秀经验推广转化机制,切实提升外出学习培训的实效性,避免学习流于形式。
六、严谨组织各类推优评选活动,营造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专业氛围。
教师部将积极响应并严格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各项文件要求,面向全体教师,精心策划、周密组织教学基本功大赛及各类优秀教师、优秀成果的推选活动。在活动组织全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制定清晰透明的评选标准与规范严谨的操作流程,确保评选结果的权威性与公信力。认真做好参评材料的收集、审核、报送及后期归档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留下翔实的过程性记录。通过规范的评选活动,树立标杆,表彰先进,激发全体教师提升专业能力、追求卓越发展的内生动力。
新学期,我们将以本计划为蓝图,凝聚全体教师智慧与力量,扎实有序地推进各项教研工作。我们坚信,通过规范教研活动、加速骨干成长、深化课题研究、强化学习培训、严谨推优评选以及筑牢师德根基等系统性举措的协同发力,必将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显著优化课堂教学生态。
全体教师应积极投身其中,将个人成长融入学校发展大局,锐意进取,务实创新,共同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的跨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持续繁荣奠定更加坚实的专业基础,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