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教学研究成果
课堂是全面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主阵地,因此,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必须深入研究课堂,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应当在教师的引领下,唤醒学生的成长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几个理念
1、努力构建以学为主的学习型课堂。我们通过长期的对比实验证明,怎么“教”都比不上“学”,获得知识更快。我们总结归纳了课堂学生“学”的特点:
一是目标明确地学。目标仿佛航海的灯塔、行车的路标,学习有了目标就会学得明白、轻松。
二是积极主动地学。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读书、动口发表,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感悟获得知识的过程,变被动的接收为积极主动的探索。
三是高效率地学。课堂上有竞争,有对比,使学生受鼓舞、受激励、得感奋,本来5分钟学会的知识,3分钟完全可以理解,且记得更牢。
四是明明白白地学。其一是说,教师把知识点、重点,形成导读题。其二是说课堂上有反馈,教师要及时地捕捉难点、疑点、讲疑、解难。
五是开放性地学。 “开放”指“合作学习”。我们通过实验证明,“合作学习”要优于“独立学习”。
2、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以自学导读题引领学的方向,掌握训练方向,避免学习走弯路或在黑暗中摸索。第二,释疑导难。课堂上发现了疑难点,教师要根据疑难度,及时地“释”或者“导”。
3、我校课堂教学的特点是:快节奏、大容量、强竞争、勤测量。
①快节奏。一堂课往往有多个教学环节,涉及多个知识点。环节的过渡,知识点的转换,都要干净利略,快速节时。
②大容量。根据学生的能力,要尽可能多地涉及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挖掘学生的潜力,锻炼学生的能力。
③强竞争。每做一道题,要给学生限定时间,用“看谁做得快”、“比谁说得简洁”等激励性的语言,鼓起学生的争胜心,提高学习效率。
④勤测量。测量即考查、评定等。一类是课前集中测试。第二节考前一节内容,既复习了前课,又为本节课学习铺设了跳板。既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遗忘规律,便于知识的巩固记忆,又符合孔子所揭示的教育规律:“温故而知新”。另一类是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测量。及时反馈,发现疑难,是教师主导课堂的“指南针”。
4、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成功是每个人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体验,成功感能够激起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产生强烈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奋斗目标。教学要达到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才是成功的课堂。我们的一般做法是:
①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抓好差生,缩小差距,调动全班学习积极性。
②结对帮扶,共同进步。注意优生与差生结成学习“对子”。
③对学生要积极鼓励,热情期待。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与认识结果有关。在学习的过程中,情感以成功为中介,只有成功,学生才能充满信心和产生兴趣,成功和兴趣互相作用是普遍规律。学生答题正确,有创新要鼓励,不完整,甚至出错也要鼓励和期待,以培养学生成功的心态。
5、学生学不好,教师有责任。
学生成绩差异源于个性差异、基础、家庭环境等,尤其不可忽视教师的责任。满堂灌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只顾教,剥夺了学生的思考和学习时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我校课堂教学基本结构:测、明、读、思、议、练
1、测。每节课开始时3-5分钟集中测试,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用提问、板演、小试卷等形式,检测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的掌握情况。
2、明。即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目标是一种理念和追求,应能引领学生有针对性地投入到积极的学习当中。
3、 读。要带着问题读,由教师出示自学指导题,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
4、思。读后让学生围绕着自学指导题思考,教师悄悄巡视,或个别了解,或给学生说句悄悄话,察颜观色,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其间教师一般不说话或少说话,以免打乱学生思路),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感知、感悟、创新过程,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个过程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可让学生讨论。
5、议。让学生讨论回答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①生生互议。学生遇到学习障碍让学生自主讨论合作,然后让小组代表面向全班回答,再让学生质疑更正,重点知识可让学生反复辩论。学习过程完全是“兵教兵”。具体操作:可回答问题,可板演,答案不统一的让学生自由辩论,各抒已见,教师只作评定。
②师生互议。通过学生答题、议论,暴露了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及时点拨,讲疑解难。“吾尝终日之所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启不诽,不发不愤”都是从不同角度讲的这个道理。
6、练。即做课堂练习,督促学生定时完成,教师当堂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作业。目的是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达到当堂的学习目标。
“读、思、议、练”是我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一节课可以是“一读、一思、一议、一练”,可以是“多读、多思、多议、多练”,亦可“多读、多思、多议、集中练”。把“读、思、议、练”作为课堂结构的循环节,根据教材知识点多少,根据学生实际,讲求实效,灵活安排。课堂时间分布要突出自主学习,敢于把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发现知识,领悟知识,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在运用“读、思、议、练” 基本环节的时候,我们要求教师要善于精讲、只讲疑、解难,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主动学习和练习,使课时主要是“学时”,而不是“教时”。我校的课堂教学真正从“重教”转向“重学”。
三、我校的课堂教学常规
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正扎实有序地向前推进,并逐步形成了特色,根据我校课改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如下课堂教学常规:
1、实行集体备课,形成导学案,使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2、认真贯彻“10+30+5”的原则和“快节奏、大容量、强竞争、勤测量”的原则,教师讲课时间不超过10分钟,学生学习时间不低于30分钟。
3、课堂教学组织:实行六、四、二合作学习组合。每个学习小组六或四人,便于竞赛、讨论和交流。两人或三人为一个学习组合,学习中互帮互助。
划分学习小组要考虑性别、性格、学习程度等,给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编号,供任课教师上课时方便操作。学生在组内职务(组长、发言人等)要轮换,以免出现惰性。
4、各学习小组要在黑板或白板上固定各自的展示区。力争在课堂上展示时更快捷、更有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每节课学生板演人数不低于60%。
5、教师让学生互动时,坚持竞争原则,让学生抢答、抢板演,须指定学生时,要点各组统一的号,不要因考虑学生的成绩状况,在各学习小组挑选学生而耽误课堂时间。答题人数不低于70%。
6、学生抢答,如果出现较多的同学同时回答时,教师要示意一部分同学坐下,教师的眼神,举手投足,都是课堂语言。不要因为多名同学同时回答而影响了课堂秩序。
7、提倡合作学习,每节课小组讨论不少于四次。
8、学生需要到黑板上展示时,根据题型、题量、难易程度等情况,可让两名同学为一组到黑板展示。既大面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避免因一人做不出答案而影响课堂进度的尴尬局面。
四、小组合作的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通过学习小组建设和课堂学习评价两方面充分保障学生的合作学习。学习小组建设旨在建立互助互学、倾听交流、团结共赢的学习文化,让学生在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互动与合作交流中,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建立学习自信,提升学习品质。
课堂学习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批判精神和思维能力,将各学习小组成员的表现与学习小组整体评价挂钩,用每位成员的提升带到小组成员的提升,用小组整体性提高带动每一个小组成员的提升,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1)学习小组建设
①学习小组一般以6人或4人组为宜,随机分组,男女混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双向选择,动态组合。
②组内每个成员具有平等的学习权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求选择适合自身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是对桌讨论、组内讨论,也可以是组间合作,也可以是全班师生共同参与的表述、反馈、争辩。
③建立角色轮流机制,角色分工明确,目标任务具体,确保每位成员都承担一份责任,人人参与,互助互学,达成有人人参与,互助互学,达成有效学习。
④关注学生合作学习品质,从学生参与、倾听、表达、质疑、思辨、生成、
担当等几个维度来培养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品质,真正让学生由“互相说”“互相教”走向“互相学”。
(2)课堂学习评价
课堂评价方式灵活多样,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小组自评、教师评价
相结合。小组自评按照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进行评价,教师评价按照学习小组的导学案使用情况、课堂学习品质、团队学习效果、单元过关小组捆绑成绩等进行综合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鼓励学生自评与互评;评价内容多维,对学生自主学习程度、合作学习效度、探究学习深度进行即时性评价;突出学生自我评价,淡化竞争性评价,通过评价引领学生学习反思,提升学习品质,重视过程性评价,肯定学生内在学习品质,建立学生学习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指导。
回顾一学年,虽然我校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教育发展的形势要求,与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求,与学校发展的目标要求,与广大师生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进一步认真分析不足,积极寻求对策,提高管理水平,发挥教师潜力,开发教育资源,加快学校发展。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不断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谱写梁山二中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