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北门里中心小学2025年教学研究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围绕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年度学校教科研工作将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目标,秉持 “科研兴校、科研促教” 的理念,立足本校学生特点与教师队伍现状,深入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致力于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工作目标
1.深度聚焦教科研常规流程,秉持 “务实、有效、提升” 原则,积极拓展专题研究广度与深度,引入前沿研究方法,大力推动教学反思常态化、多元化,全面优化科研生态,显著提升科研成果质量,让每一项研究都 “落地有声”。
2.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任务,搭乘 “润德高效课堂” 快车,激励教师持续深入研习前沿教育教学理论与新课程精髓。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全流程,从精准选题到精细结题,全方位助力教师教科研能力进阶,以科研力量撬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腾飞。
3.显著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构建严谨规范的课题管理体系。精细落实市区课题开题、论证及中期视导各环节,以动态跟踪、精准把控为策略,依托各课题组一线实践阵地,深度融合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实现课题成果即时转化,切实保障科研服务教学一线,赋能课堂提质增效。
三、工作措施
(一)搭建成长阶梯,助力教师发展
1.加强教育科研培训
学校将全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深度拓宽教科研服务路径,精心搭建教师成长进阶平台,助力教师充电赋能、扬帆远航。一方面,严抓教师参与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培训任务的落实情况,确保教师能及时汲取前沿知识养分;另一方面,巧借网络东风,适时组织各课题组教师投身线上学习之旅,聆听名师大咖的精彩视频课或前沿讲座,足不出户便能与教育智慧 “云端” 相拥。与此同时,始终遵循 “请进来,走出去” 的双向赋能策略。一方面,积极邀请业内专家入校举办专题讲座,让前沿理论与实战经验在校内落地生根;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外出交流学习,促使教师走出舒适区,开阔教育视野,更新教育理念,切实提升教学素养,进而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攀升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推进教师读书工程
学校将深度推进教师读书工程,全力激发教师阅读热情,倡导教师广泛涉猎人文社科、教育理论、学科前沿等多元领域书籍,全方位提升综合素养。明确要求教师每年度精读不少于两本教育专著或权威教育期刊,并详实记录读书笔记、精心撰写读书心得,将阅读感悟内化为成长养分。精心组织教师读书交流会,在书香四溢的交流氛围中,教师们畅所欲言,分享读书过程中的点滴感悟与深刻洞察,让这场跨越时空、汇聚智慧的读书盛宴,如丝丝春雨般浸润师心,似缕缕清风般陶冶思想,助力教师实现自我超越。通过持之以恒地开展立体多维的读书活动,致力于打造一支 “秉持现代教育理念、具备扎实专业功底、精通优良教学方法、拥有较强科研实力” 的专业化教师铁军,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3.深度聚焦,专题研讨
本年度教科研专题研讨活动将深度融入学校日常教学科研生态,成为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工作环节。紧密围绕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工作目标,精准锚定研讨主题,确保每次研讨都直击教育教学的痛点与热点。为打破时空限制,促进思想的充分交流,活动将创新性地采用现场研讨与网络研讨双轨并行的模式。在现场研讨中,教师们齐聚一堂,面对面各抒己见,以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网络研讨则借助便捷的线上平台,让教师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随时参与话题讨论,发表独到见解。无论是面对面的思维交锋,还是云端的智慧接力,都致力于实现课题组全员深度参与,让每一位教师的智慧都能在研讨中发光发热,形成强大的思想合力,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二)紧抓课题研究,提高科研实效
开展课题研究,是学校教育科研的核心。我校将着重关注前沿科研策略与创新方法,坚持求真务实,以取得实际成效为工作重点。在课题推进时,全力构建并落实高效的动态管理机制。从选题立项开始,严格把关,确保研究方向契合学校教学需求和发展趋势。研究过程中,建立常规的进度跟踪与质量监测体系,定期开展研讨、中期检查等活动,及时解决问题。无论是资料收集、数据论证,还是成果总结,都力求扎实严谨。让每个课题在各阶段都能有效推进,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在教育科研中的引领作用。
1.指导各级课题做好开题和结题工作
在收到上级发布的课题申报通知后,我校即刻在学校群里发布课题申报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选题申报工作。同时,学校将组建课题评审小组,对申报课题进行严格、细致的评审,以此确保立项课题具备较高质量与切实可行性。一旦课题成功立项,便会精心指导各课题组撰写开题报告,并组织召开开题论证会,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中的 “小学生生命教育项目学习的行动研究” 与 “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及区级项目 “基于创新素养的小学创意编程与 3D 打印教学实践研究”,都将于 6 月和 8 月迎来结题阶段。届时,学校将全力指导课题组撰写研究报告,精心梳理总结各类材料,以饱满的准备状态迎接结题验收工作,力求各课题都能圆满收官。
2.紧紧抓实课题实验研究
为进一步推动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深入开展,对于区级规划课题 “中医药文化赋能‘五育融合’路径与实践的研究” 以及市级规划课题 “小学跨学科主题单元设计与评价方法的研究”,将持续开展系统且富有成效的实验研讨活动。
各课题组需依据课题研究目标与实际进展,精心制订详尽的工作计划,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员分工,确保各项研究任务责任到人,高效落实。每月定期举行实验课研讨活动,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课堂,通过教学实践检验研究成果,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改进方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每两个月制作一期教科研简报,全面展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最新动态以及优秀案例,为各课题组搭建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促进知识共享与经验传播。
同时,高度重视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要求开题负责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全面地收集实验课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等相关资料,认真填写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与重要成果完整记录下来。通过规范、系统的资料管理,为课题研究的总结、评估以及成果推广提供坚实支撑。
四、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加强理论学习交流活动
2.校本培训,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
3.市区课题开展实验课研讨活动
三月份:
1.市区课题开展实验课研讨活动
2.课题研究方法交流活动
四月份:
1.市区课题开展实验课研讨活动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培训
五月份:
1.市区课题开展实验课研讨活动
2.校本培训,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
3.准备市区级课题结题验收
六月份:
1.市区课题开展实验课研讨活动
2.校本培训,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
3.课题组整理过程性资料,做好阶段性总结
九月份:
1.市级“十四五”规划课题结题工作
2.校本培训,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
3.市区课题开展实验课研讨活动
十月份:
1.市区课题开展实验课研讨活动
2.课题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等培训
3.准备市区课题中期视导
十一月份:
1.市区课题开展实验课研讨活动
2.迎接课题中期视导
十二月份:
1.市区课题开展实验课研讨活动
2.校本培训,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
一月份:
1.资料整理,为学校年度考核做准备
2.课题组整理过程性资料,做好阶段性总结
3.准备教科研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