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运河实验小学2024——2025年度第二学期教研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紧扣《国家教育事业发展“2024-2035”规划纲要》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深化课程改革。以“夯实基础、提升质量、彰显特色”为核心目标,通过创新教研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堂教学,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校园品牌亮、办学有质量、特色很鲜明、社会认可高”的办学愿景。
二、工作目标
1.规范教学管理: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实现教案、作业批改、听课评课等环节规范化,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促进教师成长: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专题培训、教学竞赛等活动,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骨干教师。
3.创新教研模式:开展主题式教研、跨学科融合实践,推广“单元研究课”和“本真”课堂特色教学模式,形成校本教研品牌。
4.优化评价体系:建立“过程性+阶段性”教学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标准。
5.深化课程改革:推动学科融合实践,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组织科技节、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常规管理,夯实教学根基
1.规范化检查:每月开展教案、作业批改、课堂组织等常规检查,落实“三查一反馈”机制(查备课、查课堂、查作业,及时整改反馈)。
2.精细化管理:推行“推门听课”制度,重点跟踪青年教师课堂。
(二)深化教研活动,激发创新活力
1.主题式教研
2.特色教学实践
开展人人一堂好课活动
3.跨学科融合
(三)推进教师发展,构建成长平台
梯队式成长
新教师: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
骨干教师:每学期开设1次校级示范课。。
技能竞赛:举办“教学基本功大赛”(含板书设计、课件制作、AI技术运用、课堂教学评比)参与区级竞赛。
(四)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学生评价:推行“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科实践、社团活动、德育表现等过程性成果,学期末开展“德润少年”评选。
教师评价:结合教学常规、教研成果、学生进步等维度,实施“量化+质性”综合评价,网络平台评价,结果纳入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