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任城区 > 济宁市实验小学 > 规划统计 > 规划计划

济宁市实验小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6-19 19:16 信息来源:任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济宁市实验小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教体局2025年工作要点”,秉承“让爱浸润每颗心灵”的办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聚焦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深化集团化办学质效为核心任务,推动八个校区优质、均衡、特色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担当、乐学习、会健美、能创新”的和爱少年,办一流名校

一、党建引领强根基 和爱育人谱华章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持续擦亮“红心立德 和爱育人”党建品牌。把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工作推动力体现在依法办学、立德树人全过程。

1.强化政治引领。一是实施党建领航行动,加强总支领导下的支部班子建设,提高支部领导水平;二是加强党员培训教育和创新理论学习,通过集体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引领广大党员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三是严格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三重一大”第一议题制度,支部书记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各支部形成可推广的改革实践经验,争取在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活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

2.促进党教融合推进党建与师德建设、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向取得成效。一是喊响“向我看,跟我干,我的岗位是模范”的口号,扎实开展党员下沉活动,即一个党员带动一个学科、带动一个教研组,带动一个年级部。二是最大限度发挥党建赋能作用,开展“最美教师”师德师风宣讲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三是加强党组织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做好网络舆情风险隐患排查,把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融入学校各项工作之中。

3.涵养清廉生态一是以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为抓手,把集中性纪律教育同经常性纪律教育结合起来,推动党的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二是严格执行各项廉洁纪律规定,抓好廉政教育,落实“一岗双责”。三是加强“清廉学校”建设,常态化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建设一洁教育阵地、开展一次纪法警示教育、举行一次班队会组织一场文化育廉活动、健全一廉洁制度机制、推出一典型经验做法,努力构建校风清净、教风清正、学风清新的育人环境。

4.落实“七彩行动”落实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制度机制,依托“七彩行动”,开展七彩社会志愿服务项目:红色教育志愿者讲解、绿色文明出行、黄色创卫环保、蓝色科技宣传行动、橙色消防体验活动、青色学雷锋志愿服务、紫色文艺志愿服务,积极打造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五四青年节开展“感恩奋进跟党走 挺膺担当谱新篇 ”主题活动,“七一”开展“红心向党 强国有我”宣讲活动。

二、立德树人担使命,培根铸魂育新人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习惯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四自”管理为目标,以创建“小主人班级”为抓手,依托 “课程育人、课堂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协同育人”五维德育网络,积极打造全环境育人新样态。

1.课程育人一是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道德与法治课程,加强德育队伍培训,提高道德与法治专兼职教师及班主任队伍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和育人本领。二是带领德育骨干团队探寻德育课程可行路径,将德育重心下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系统设计德育课程体系,落实到每学期、每月、每周,全面增强德育课程育人实效。

2.课堂育人各学科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背后的德育价值,制定课程德育目标,通过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让每一堂课都将成为德育的生动课堂。二是把“校园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丰富的德育资源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在推动德智体美劳的共同进步中锻造强大思政引领力。

3.管理育人继续夯实常规教育,打造小主人德育品牌。一是落实班级“四自”管理,根据《小主人班级管理岗位设定》实现“人人有岗位,班班有特色”。二是加强班级阵地建设。继续设立“三角”“两簿”“两箱”等阵地设施,充分发挥班队阵地育人的功能。三是创建特色中队文化阵地。每月围绕主题引导队员设计、布置阵地,激发“小主人”意识,增强自豪感、幸福感。四是开展文明班级礼仪展示活动。评选优秀班级、“文明礼仪标兵”,全方位促进学生仪容仪表、行为习惯和精神面貌的提升。

4.活动育人一是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打造红色课堂、红色活动、红色文化“三红”阵地建设。结合“星火阅读”,推进红色书籍班班读、红色故事人人讲、红色歌曲班班唱、红色活动月月有,进一步强化队员思想根基。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月”活动,四月依托烈士陵园、纪念馆开展红色足迹寻访活动、六一期间将开展班班演红剧、班班唱红歌比赛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二是充实校园文化节日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校园“六节两礼”教育,即科技节、体育节、民俗节、艺术节、读书节、英语节和敬师礼、毕业礼课程,培养少先队员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三是丰富校外德育实践。结合“红领巾爱济宁·周末半日营”活动,积极探索红色教育、文化研学、职业体验、安全教育等校外德育阵地,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开展国防、法治、环保、禁毒、安全、传染病防控、心理健康等主题教育活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5.协同育人。一是组建家校社育人教联体。成立校级、班级家委会,建设一支积极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家委会队伍,构建家校社育人网络,实施家校共育行动计划。二是全面推广“五个一”家校共育活动。即每学期开展一次全员大家访,举办一次家长开放日、召开一次期中家长会,举办一次家庭教育讲座,开展一次家长课程进课堂,密切家校联系,强化学校、教师、家长联动机制。三是办好家长学校。定期组织观看家庭教育讲座,指导家长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组织骨干班主任录制“和爱家庭微课堂”,为家长赋能,助孩子成长。四是开展研学活动。邀请校外辅导员、各行各业的家长进校园、进课堂,为学生开展宣讲活动,与本地博物馆、文化馆等建立合作关系策划研学课程,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学生担当意识,形成家、校、社育人合力。

三、校园文化润心田,环境育人展新颜

学校将继续秉承“让爱浸润每颗心灵”的核心办学理念,各校区要利用升旗仪式、全体教师会等集会,将“和爱”的阳光普照每一位师生,渗透到每一个学科,落实到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环节。让“三风一训”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描绘学校发展新画卷。围绕办学理念,各校区优化育人环境,对校园文化景观适时提升,实现“旧貌换新颜”。围绕“有理想、有担当、乐学习、会健美、能创新”的育人目标,加强阵地建设,通过开展班级文化更新、校园文化节、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校园环境“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全力构筑“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校园文化生态,实现全环境立德树人。

四、多措并举强质量,凝心聚力抓教学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每一位一线教师的使命所系。新学期,我们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强的担当,在提质增效上持续发力,让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1.规范课程管理。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开足开齐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严格执行课程表上课,教务处通过不定期巡课、推门听课,检查落实课程表执行情况,杜绝无教案上课。立足校区实际,利用优势资源,因校制宜地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有效实施,打造“一校区一品牌”。加强课后服务和社团的过程性管理,期末评选优秀社团

2.夯实教学常规管理。一是加大“蹲级包组”教学常规日常检查力度,要求业务领导对分管年级、学科一包到底,全面抓好整个年级的教育教学、师生常规管理工作。二是严格落实“八个精心”,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加强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与讲评、单元测试与反馈、命题指导等常规管理,对学困生要“望闻问切”,有针对性地制定辅导方案。三是常态化开展高效晨读、午写和高效计算等活动,加强书写指导、习作指导与讲评,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四是扎实推进整本书阅读工程,上好读物推荐、阅读交流、成果汇报三种课型,定期安排观摩研讨活动,探寻阅读路径,培养阅读习惯,为学生终身奠基。

3.规范教研活动管理。科学安排各校区各学科各年级的教研活动时间,确保业务领导全程参与,加强研究的真实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教研组长要发挥领头雁作用,制定好教研计划,组织好研究过程,明确中心发言人,全员参与、人人发言。单元率先执教课要上出每位执教教师的最高研究水平,摒弃简单的拿来主义,杜绝上重复课、复制课。践行“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修改试教--观摩研讨--总结反思--再次试教”六步骤教研模式。加强各学科命题专题研究、一二年级无纸笔“乐考”活动研究、作业教学研究、试卷讲评课研究以及跨学科融合、项目化学习专题研究,做到真思考、真讨论、真反思,真研究,出成果。

4.深化“小主人”课堂教学改革。一是积极探索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主人”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开学初进行校长领航课、骨干教师示范课,3月底进行“小主人”教学案例评比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二是充分利用公众号,对各校区涌现出的小讲师、小先生、小达人进行“小主人讲堂”系列展播宣传报道,让“小主人”在校园内落地生根。三是以“五亮”评价为依托,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积极探索符合各年级、班级、教师、学生综合评价方式,细化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强化结果运用,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四是做好“小主人”教育的特色档案收集与整理,4月份迎接全区小学常规教学视导和市教科研对重点联谊校视导活动。

5.严格课题研究过程管理。一是立足实际,做好校本课题研究,由小见大,由浅入深,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真正使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二是规范课题管理,加强课题申报、立项、开题、研究、结题等过程性管理,加强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问卷研究法等课题方法的深入研究,加强课题成果总结推广。三是课题组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研讨会,每位成员每学期至少上4—6节课题研究课,业务领导与同课题组老师共同研讨,教育科研真正融入日常教学研究,提升研究实效,多出成果,快出成果。

6.加强素养导向的命题研究。总结上学期质量检测经验,加强学科检测命题研究,开学初各学科进行质量分析,高标准命制3—5年级语数英三科单元试卷,各校区共享共用。

五、精准培训求突破,队伍建设蓄后劲

为大兴学习之风、研究之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本学期教师培训工作将在精准性、层次性、系统性”上求突破。持续推进“四项工程”(师德工程、读书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建设,落实“1358”培养目标(1年入门、3年合格、5年优秀、8年成名)。为各层面教师量身定制培训专题:对全体教师进行“弘扬教育家精神”师德师风培训;对年级部长、教研组长进行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对青年教师进行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常规教学流程培训和基本功培训;对骨干教师进行跨学科培训和AI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培训;对班主任进行“小主人”班级建设培训等。3月份“青蓝同行”师徒结对聘期两年已到,学校将根据平时动态管理,结合日常工作、常规资料和公开教学情况评选“教学新秀奖”和“优秀指导奖”,对表现突出的师徒教师进行表彰;4月份组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择优推荐参加区基本功比赛;适时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与大师对话,开拓视野,提升育人水平。共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六、五育并举提质效,学生成长启新航

1.提升科学素养。一是认真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加强科学教育课程实施,提高科学类课后服务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索科学的机会。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邀请专家进行人工智能科普讲座;组织互动工作坊,通过动手实验或机器人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开展“流动科技馆”活动,组织学生到生态园、科技馆等实践基地。三是积极参加省市区创新科技大赛,组织参加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应用水平。

2.打造艺体特色。一是优化艺体课程及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推动艺体教育深入实施。二是立足学校实际,以“发现苗子,着力培养,优先参赛(或展示),取得成绩”的模式打造艺术、体育特色项目,依托学校传统项目和社团活动,培养一批才艺小达人和体育小健将。三是通过跳绳比赛、足球运球赛等全员性参与的阳光体育活动,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以赛促练,以赛提质,让学生在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四是五月份迎接综合学科评估活动,“六一”期间进行艺术成果展示,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平台。

3.开展劳动教育。一是优化劳动课程设置和实践研究,因校制宜地进行劳动类校本课程的开发,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二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明确各年级劳动教育的重点,制定劳动教育清单,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三是五一前开展“我是劳动小能手”劳动周活动,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营造“劳动最光荣”的校园氛围。

4.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心理成长规律,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呵护儿童心理健康。加强对关爱女童及儿童保护知识的教育。重视对毕业班学生的心理辅导,5月份召开毕业班班主任备班交流会,制定辅导策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七、信息技术创智慧,人工智能增动能

1.数字化升级。做好学校设施设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提升学校装备管理和应用水平。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数字化教学过程的设计,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

2.网络设备维护。强化信息中心团队协作,按月度落实设备检修,保障网络、设备等系统高效运维;同时加强对校园网络安全的监管和防范工作,加强学校管网建设,实现监控全覆盖、无死角,确保校园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八、安全稳定筑防线,平安校园共创建

1.形成网格管理,落实“一岗双责”制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细化教职工安全责任,横到边竖到沿,形成安全网络,压实安全责任。

2.强化安全教育,落实“1530”机制。以升旗仪式、晨会、主题队会为抓手,抓好安全教育与培训,丰富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形式,不断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自护自救能力。本学期,在做好全面安全教育的同时,重点抓好校园防欺凌、防溺水、食品安全教育,切实维护学生平安健康。

3.夯实常规工作,全力护航校园平安。落实校园设施设备巡查,检查重点部位安全隐患排查、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坚持每月应急疏散演练,做好人防、物防、技防,形成长效机制;加强校园消防监管,定期进行消防器材检修、更换;抓好安全工作巡查与监管,及时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努力创建平安、文明、健康、和谐校园。

九、后勤保障优服务,提升效能保运行

秉承“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理念,践行“五心五勤”工作法,不断强化后勤人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与管理水平。一要及时做好校舍维护修缮、校园绿化工作;二要加强财务管理,坚持“财务公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做到“账、卡、物”相符,期末做好学校资产的盘点与保管,严格学校购物、维修申报审批制度,做到厉行节约,开源节流。三要做好各类设备、仪器的检查、维护与保养;四要扎实做好配餐、资助、校服征订等常规工作,确保后勤保障服务。五要加快推进红星校区教学楼改造、任贤和任和校区的多功能报告厅等工程建设。

十、加强工会建设,服务情暖人心

1.切实增强服务意识,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工会工作制度,加强工会体系建设,切实增强工会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确保教职工享有公正的待遇和尊重,保护教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权益。

2.开展多样活动,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新学期,利用三八妇女节、端午节等节假日,策划活动方案,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3.增进沟通交流,增强教职工满意度。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工会之家建设,建立教职工交流平台,促进教职工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十一、加强领导干部自身建设

一要提升干部责任担当,二要提升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准,三要提升工作执行力,四要提升组织协调能力,五要提升人格魅力与感召力。带头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遇到困难敢于挺身而出,能够挺膺担当,扑下身子谋实招、干实事、求实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赋能。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实小每一位师生都是主角,老师们的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孩子们每一点成长都熠熠生辉。让我们凝心聚力共同迎接新学期,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