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任城区 > 济宁市实验中学 > 体育美育 > 劳动教育

济宁市实验中学2025年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发布日期:2025-06-19 15:18 信息来源:任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我校深入贯彻《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现对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五育融合”为核心目标,构建“课程+实践+评价”三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提升劳动素养,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

二、工作目标

1.课程完善:优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开发2-3门特色校本课程。

2.实践拓展:组织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劳动参与率。

3.评价创新:建立数字化劳动教育评价平台,实现过程性评价全覆盖。

4.协同育人:加强家校社联动,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三、组织管理:健全机制,统筹推进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协同联动的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劳动教育评价细则》等制度文件,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与发展规划。建立“校长统筹—部门落实—年级推进—班级实施”四级管理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劳动教育实施中的问题。同时,设立专项经费,保障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师资培训、活动开展等工作有序推进。

四、重点工作与措施

(一)深化课程建设,构建多元体系

1.基础课程提质:按年级分层设计劳动课程,高一侧重日常生活劳动(如衣物收纳、烹饪基础),高二聚焦生产劳动(木工制作、植物栽培),高三强化服务性劳动(社区志愿服务、职业体验)。

2.学科融合创新:推动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如化学课开展环保手工制作,信息技术课设计智能家居实践项目。

3.校本课程开发:联合校外专家开发校本课程,纳入选修课体系。

(二)丰富实践活动,拓展育人场景

1.校内实践常态化:

劳动实践园:按班级划分责任田,组织春种秋收、园艺养护活动。

技能工坊:开设缝纫、家电维修、3D打印等实践工坊,每周开放2次。

校园服务岗:设立图书整理、食堂帮厨、校园保洁等岗位,实行班级轮岗制。

2.校外实践多样化:与农场合作开展农耕体验,每学期组织1次田间实践。联合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关爱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

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生产线,开展职业体验活动。

3.主题活动品牌化:举办“五月劳动月”活动,开展劳动技能大赛、劳模进校园、劳动成果展评等系列活动。

(三)强化师资建设,提升专业能力

1.加强培训学习:组织劳动教育教师参加专题培训,每学期开展2次校内教研活动。

2.优化师资结构:聘请专家组成校外导师团,定期入校指导。

3.鼓励教学创新:设立劳动教育专项课题,支持教师开展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究。

(四)完善评价机制,强化激励导向

1.建立数字化评价平台:记录学生劳动实践时长、技能掌握情况及成果,生成劳动成长档案。

2.实施多元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反馈”模式,每学期评选“劳动之星”“优秀实践团队”。

3.结果应用:将劳动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评优评先、升学推荐的重要依据。

我校将以此次自评作为新起点,持续深化劳动教育改革,构建更具特色与活力的劳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