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洸河路小学消防管理制度
一、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学校教职员工的消防意识,认识消防的重要性,掌握处理火警的原则,任何火警的信息都必须认真,有关人员必须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进行察看或扑救。
二、宣传教育的内容包括:消防规章制度,消防先进事迹和案例等。
三、宣传教育可采取印发消防资料、图片,组织人员学习,请专人讲解,实地模拟消防演练等方式进行。
四、义务消防员的培训工作由后勤具体负责,各部门协助进行。
五、后勤全体员工均为义务消防员,其他部门按人数比例培训考核后定为学校义务消防员。
六、消防安全领导负责拟定培训计划,定期、对学校教职员工进行消防培训。
七、消防培训的内容包括:
1.了解学校消防要害重点部位:配电房、电脑室、财务室等。
2.了解学校各种消防设施的情况,掌握灭火器的安全使用方法。
3.火灾时扑救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自救知识和技能。
4.组织观看实地消防演练,进行现场模拟培训。
八、消防检查是发现和消除火警隐患,落实消防措施,预防火灾事故的重要手段。
九、消防检查分为三个方面:
1.义务消防人员巡查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指出和帮助处理。
2.各部门人员的分级检查:第一级是教职员工每月自查;第二级是部门领导重点检查;第三级是学校领导组织人员全面检查或独自进行抽查。
3.协助当地消防监督机关的定期检查。
十、消防检查的内容:
1.教职员工对消防安全的意识重视程度。
2.各部门安全消防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健全,消防设备齐备。
3.各部门人员按安全消防规范的程序进行操作。
4.各种设备、物品(尤其是易燃易爆品)的存放符合消防的安全要求。
十一、学校教职员工一旦发现有火警,能自己扑灭的,立刻采取措施,根据火警的性质,就近使用水或灭火器材进行扑救。
十二、火势较大,在场人员又不懂扑灭方法的,应立刻通知就近其他人员或巡查的义务消防员进行扑灭工作。
十三、若火势发展很快,无法立刻扑灭时,应立刻通知学校领导,执行火灾处理的扑救管理制度。
十四、学校消防职责
1.负责对全学校教职员工进行消防业务知识培训;
2.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3.制定各种消防制度,督促各部门贯彻落实消防安全措施,负责将每天和每周学校的消防情况书面报告后勤;
4.负责调配补充消防灭火器材,并与有关部门定期进行消防设备检测、保养、维修,及时排除消防设备故障;
5.负责24小时监视防盗报警信号,发现火警、火灾及其他问题要及时向后勤领导及向校长报告,并提出处理方法;
6.负责制定重点部位的灭火方案,并负责组织演练;
7.负责学校消防部位的安全监督,管好消防档案。
十五、消防人员规划及其职能
(一)消防安全领导组
分为总指挥、副总指挥、灭火组、救护组、疏散组。
(1)总指挥
负责指挥全部安全消防的救灾事宜及策划消防管理。
(2)副总指挥
协助总指挥召集所属救灾人员从事救灾演习和救灾工作快速顺利进行。
(3)灭火组
①由各部门成员担任。
②掌握灭火器和消防栓的使用。
③例行演习,了解消防设备的简单维护。
④当遇到火警时,全体教职员工赶到观场,接受指挥参加灭火行动。
⑤抢救贵重及危险物资。
⑥负责电源的截断。
⑦火源的疏导及抢救时拆除所有障碍物。
(4)救护组
①由医务室人员担任。
②参加特定紧急护理训练。
③负责伤病患者的抢救及紧急医护、送医院急救等任务。
(5)疏散组
①由保安人员和各部门领导担任。
②紧急通知全校教职员工疏散及应急措施。
③引导消防车和消防人员。
④迅速打开各通道及疏散口。
⑤维持秩序,严防趁火打劫者。
⑥疏散闲杂人员、校外围观人员。
(二)各组成员应注意的事项
(1)灭火组
了解学校建筑内外格局及修改隔间后的状况。
了解电线铺设的路线。
了解学校内部所有装修材料的性质,所有消防设施放置的地点。
了解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与操作方法。
了解火的走势。
了解所有逃生的路线及方法。
了解学校建筑内外格局及修改隔间的状况。
了解室内的通风设施及空调管道。
了解学校内部所有装修材的性质。
(2)救护组
接受紧急救护工作。
配备好医用急救箱。
了解逃生路线
(3)疏散组
了解学校警铃设备及广播所在地。
了解学校所有通信设备的地点及使用方法。
了解学校建筑内外恪局。
了解学校装修材料的性质。
了解火的走势。
了解所有的逃生路线。
在出入口皆应有人员负责阻止离去的人员再次进入火灾现场,同时要阻止歹徒趁火打劫。
以上灭火人员,学校应配备防毒面具。
1.白天发生火警时,立即按铃声通知学校,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及消防救灾人员视火势或依总指挥指示,联络消防部门。
2.夜间或假日发生火警,校内人员立即通知值班保安,当值保安马上电话呼叫有关人员到现场,并通知有关部门主管。
(三)全体教职员工应注意事项
1.每年度都要例行参加消防演习。
2.当发生火灾时,全体教职员工应保持镇定,并迅速担负起枪救工作,不可袖手旁观或等待消防人员的来抢救而延误时机。
3.迅速切断配电箱总开关。
4.消防人员抵达现场后,除参与抢救工作外,其余的人员应迅速远离现场,以免影响或防碍抢救工作的进行。
5.现场有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应迅速搬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