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众》头版:护好田,还要让农民多挣钱
7月3日,邹城市香城镇的大田里,已经没过膝盖的玉米苗在风中摇曳身姿,昭示着秋日的丰收。今年夏收,香城镇小麦总产、平均单产均创近三年新高。在这片土地上,镇级田长、香城镇党委书记边新福摸索出了一套独到的“耕保经”,全镇耕地面积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
香城镇总面积177平方公里,下辖66个行政村,全镇耕地13.4万亩。自2022年以来,香城镇新增耕地11934亩。
“我身后有100名村级田长,我们一起为香城镇的子孙后代守护好这13.4万亩耕地。通过‘1+100’田长制网格化巡查机制,我们镇实现了将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基本消除在萌芽状态。”边新福说。
2022年,一名村级田长巡田时,发现一村民正在村边的永久基本农田里建房子,已经开始打地基了。村级田长给村民讲明了政策与利害,最终对方主动拆除地基,并将地块恢复原貌。
每年一开春是种树高峰期。大年一过,香城镇就给全镇66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开会,宣讲耕保政策,并让群众报备种树计划。乡镇收到计划表后,第一时间查询地类,并通过村级田长将不能种的地块第一时间告知群众。
香城镇还创新开展“耕地保护进万家”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村广播、微信群等渠道普及耕地保护政策,设立举报奖励机制,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监督,构建“全民护田”工作格局。
伴随着县域经济、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外出务工,没有时间种地。香城镇41个行政村的党支部领办了41家合作社,帮群众耕种7万亩地,基本将违规占用耕地问题降到了零。
香城镇深化“小田并大田”改革,同时,大力实施土地整治,精准破解土地碎片化耕种难题,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根据香城镇统计数据,通过“小田并大田”,闲置的沟路渠变成了可耕田,有效耕作面积增加了7%至10%。再加上合作社联盟统一采购农资,农民耕种成本同比下降了30%,种粮收入增幅超20%。
“进城工作的农户把没时间种的地流转到合作社后,一方面可以获得每亩每年1000元至1200元的土地流转费,还能领到分红以及村里的过节福利。去年春节发福利时,因米面油鸡蛋太多,我们有的户不得不开着三轮车去领,一家人高兴得很。”边新福说。
近年来,香城镇积极招商引资,在镇驻地建起了一个占地2000余亩的大型食品产业园,吸引了众多食品企业入驻。目前,园区已经解决了近4000人的就业问题,务工农民月收入达3000元至8000元。
“我们把耕地保护好的同时,一定再接再厉,积极招商引资,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把食品产业园建设好运营好,争创百亿园区,为我们香城镇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边新福说。 (农村大众报记者 刘真真 通讯员 曹 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