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学校 > 兖州区 > 济宁市兖州区特殊教育学校 > 教育教学 > 教学信息

济宁市兖州区特殊教育学校2025年—2026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9-18 10:21 信息来源:兖州区教体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充分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与创造性,依据学校教学工作部署,结合教学评价指标要求,制定本学期教学评价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 “细化评价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结果运用” 为核心,通过落实教学评价各环节任务,实现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教学质量提升精准化,最终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全面发展,为学校教学改革深化提供有力支撑 。
二、重点任务与实施步骤
(一)教学计划与总结管理(5 分)
任务内容:督促教师按课程标准拟定所任学科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进度安排;期末完成教学工作总结(班主任额外完成班务工作总结),并及时上传至学校钉钉群。
实施步骤:
学期初第 1-2 周:通知全体教师完成教学计划制定,明确上传截止时间(学期初第 3 周末),由黄扬老师负责在钉钉群发布上传指引。
学期初第 4 周:黄扬老师核查钉钉群内计划上传情况,统计未上传及上传不全(多学科任教教师)名单,按 “未上传扣 2.5 分 / 项、计划上传不全扣 0.5 分 / 学科” 标准记录扣分。
学期末第 18-19 周:通知教师完成教学总结(班主任含班务总结)撰写,明确上传截止时间(学期末第 20 周末)。
学期末第 21 周:黄扬老师完成总结上传情况核查与扣分统计,形成 “教学计划与总结评价得分表”。
责任人:黄扬(全程负责统计、核查与得分汇总)。
(二)备课与听课监督(20 分)
任务内容:保障教师教案符合新课改要求、课时量充足;督促教师完成听课任务,规范整理听课记录并上传听课照片。
实施步骤:
备课管理(10 分):
学期中第 10 周:教务处组织教研组长抽查教师教案,重点检查是否贴合新课改要求(如是否体现学生主体、分层教学等),形成抽查反馈表,督促存在问题的教师整改。
学期末第 20 周:教务处收集全体教师教案,核查课时量是否达标(按学校规定课时标准),按 “课时足量加 10 分、不足扣 0.2 分 / 课时” 统计得分。
听课管理(10 分):
学期初:教务处明确教师学期听课任务(不少于 20 节),要求听课记录包含课堂分析与反思,且每次听课后 3 日内将听课照片上传至 “送教群”。
每月末:教务处抽查 “送教群” 内听课照片上传情况,提醒未按时上传或未达听课进度的教师。
学期末第 20 周:教师提交听课记录(含 20 节及以上听课内容),教务处核查记录完整性与照片上传情况,按 “满 20 节加 10 分” 标准统计得分。
责任人:教务处(统筹抽查、核查与得分统计)。
(三)学校大讲堂组织与考核(25 分)
任务内容:每月组织 1 次全体教师大讲堂活动,明确宣讲主题(围绕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学技能等),落实宣讲者赋分与缺勤教师扣分。
实施步骤:
学期初第 1 周:教务处制定 “本学期大讲堂活动安排表”,明确每月活动时间(每月第 2 周周三下午)、宣讲者报名方式(每月第 1 周周一前在钉钉群报名),由刘婧老师负责发布与报名统计。
每月活动前 3 天:刘婧老师确认当月宣讲者,提醒其准备报告课件或资料,并在活动当天上传至钉钉群;同时发布活动通知,明确签到要求(现场签到 + 线上签到)。
活动当天:刘婧老师负责考勤,记录未按时参加人员,按 “未参加扣 5 分 / 次” 记录扣分;活动结束后,为宣讲者登记 25 分。
学期末第 21 周:刘婧老师汇总每月考勤与宣讲者得分,形成 “学校大讲堂评价得分表”。
责任人:刘婧(负责报名统计、考勤、得分汇总);教务处(负责活动统筹与主题引导)。
(四)课题研究推进与赋分(30 分)
任务内容: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落实课题立项后主持人与参与者的赋分,确保不重复累积赋分。
实施步骤:
学期初第 3-4 周:教务处发布课题申报通知,明确申报要求与截止时间(学期初第 6 周末),鼓励教师自由组建课题组,以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确定研究课题。
学期初第 7-8 周:组织专家评审组对申报课题进行评审,确定立项课题名单,明确主持人与参与者(在立项通知书中注明)。
学期中第 12 周:教务处核查在研课题(含以往未结题课题)进展,确认各课题主持人与参与者信息,避免重复赋分。
学期末第 20 周:按 “新立项课题主持人 30 分、参与者 28 分;在研课题主持人 30 分、参与者 28 分” 标准统计得分,形成 “课题研究评价得分表”。
责任人:教务处(负责课题申报、评审、信息核查与得分统计)。
(五)研讨课活动组织与评分(15 分)
任务内容:开展校内研讨课活动,完成听课教师得分统计与校级优质课评选。
实施步骤:
学期初第 2 周:教务处制定 “本学期研讨课活动安排表”,明确每月授课教师、课题、时间及地点,在学校公示栏与钉钉群发布。
每月研讨课期间:教务处负责课堂录制,组织 “固定评委”(骨干教师、教研组长)与 “随机评委”(从非授课年级教师中随机抽取)参与听课评分,固定评委与随机评委打分各占 50%。
每月末:教务处汇总评分结果,评选当月校级优质课(按得分排名前 30% 确定),在钉钉群公示;为参与听课教师登记 10 分,为优质课授课教师登记 15 分。
学期末第 21 周:汇总全学期研讨课参与情况与优质课评选结果,形成 “研讨课活动评价得分表”,并将优质课荣誉纳入教师年终考核。
责任人:教务处(负责活动统筹、录制、评委组织与得分统计)。
(六)送教上门与大家访落实(共 5 分)
任务内容:督促教师按上级与学校要求完成送教上门(3 分)与大家访(2 分)工作,规范上传资料与照片。
实施步骤:
学期初第 3 周:教务处明确送教上门学生名单、服务频次与要求,明确大家访任务(如家访覆盖率、家访内容等),要求教师每次服务后 3 日内上传相关照片至指定平台(送教群 / 家访群),并整理纸质资料(送教手册、家访记录表等)。
每月末:教务处抽查送教上门与大家访资料及照片上传情况,提醒未按要求完成的教师。
学期末第 20 周:教师提交送教上门与大家访全套资料,教务处核查完成情况,按 “按要求完成得满分(送教 3 分、家访 2 分),未完成或资料不全按比例扣分” 统计得分。
责任人:教务处(负责抽查、核查与得分统计)。
三、保障措施
宣传培训:学期初组织全体教师召开教学评价工作专题会,解读评价指标、实施步骤与得分规则,确保教师清晰了解各环节要求。
过程监督:各责任人定期在钉钉群发布工作进度提醒,对未按要求完成任务的教师进行一对一沟通,督促及时整改。
结果运用:学期末汇总各环节得分,形成教师个人教学评价总分,将评价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绩效分配挂钩,强化激励作用。
问题整改:学期末梳理教学评价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如教师对部分指标理解不清晰、资料上传不及时等),形成整改报告,为下学期教学评价工作优化提供依据 。
四、工作进度表
时间节点    重点工作内容
学期初第 1-3 周    发布各项评价任务通知、完成大讲堂活动安排、启动课题申报
学期初第 4-8 周    完成教学计划核查、课题评审与立项、开展首次研讨课活动
学期中第 9-12 周    抽查教案、核查课题进展、完成每月大讲堂与研讨课评分
学期中第 13-18 周    督促教师推进听课、送教上门与大家访工作,完成中期进度提醒
学期末第 19-21 周    完成教学总结核查、教案与听课记录收查、汇总各环节得分、形成评价结果与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