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实验高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我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顺利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我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我区“全国有影响、省内有名次、市里争前列”发展总目标,强化学校优势,突出特色,建设省级一流高品质卓越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目标任务
学校以创建全国示范性高中为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参照区教体局的高考指标以及我校高考情况,新学期各年级的具体教学目标是:高一年级进入兖州区前100名、前300名、500名、前1000名、前1500名的人数比入学增加26%,高二年级进入兖州区前100名、前300名、前500名、前1000名、前1500名的人数比上学期增加6%;高三年级抓好尖子生、边缘生、艺体特长生的教学与管理,使高分人数、本科人数、升入“双一流”大学的人数有大幅度的增加。
三、工作措施
(一)党建融合,促进学校中心工作开展。
1.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强化制度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制定2026--2030学校党建发展战略规划,坚持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建设方案等党建制度。把党建工作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党建工作与教书育人的紧密结合。
2.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深化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师德师风建设专题教育,通过学习师德规范、观看教育影片、开展师德演讲比赛等形式,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建立师德师风投诉举报制度。党纪学习教育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常态化,严控违规吃喝和铺张浪费。
3.规范党务工作,促进党务工作提质增效。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继续开展“三亮三比三创一争当”“学模范,做模范”活动,继续开展党员示范课,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者活动。定期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加大对支部从事党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对照标准做好党建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对支部党建材料一月一收集检查,打分量化,对党员进行综合评价。
4.发挥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完善学校“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建设方案,贯彻落实教体局中小学思政课建设18个行动实施方案。联合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继续加强青年党校建设,定期组织开好党课、团课,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真诚善良、团结友爱的优秀品质。定期开展意识形态研判,杜绝任何风险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政治素养,帮助学生铸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以和美谐振课堂为抓手,提升课堂效益。
2.坚持推进巡课制度,做好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工作:开展好公开课、观摩课、教研沙龙、集体备课等活动,提升集体备课质量,落实教研组、备课组评价细则。积极开展各学科“学科核心素养大赛”,以赛促学。
3.完善考试管理,强化考风考纪。抓好上级安排的各级各类考试、保证各类考试工作顺利进行,确保万无一失。
4.加强对高考改革的研究和学习,提升教师教科研意识与能力;继续组织好学校原创题大赛,提升教师命题能力;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基计划;开展主题交流活动,组织针对优生的学科拓展讲座;组织各学科教师收集、整理各类教学试题,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研究高考命题,研究命题逻辑、命题趋势;征集优秀教学案例,梳理教科研成果,举办校内教科研成果汇报会、经验交流会,定期召开课题研究推进会;加强对学生高考志愿填报的指导,使更多的学生升入理想的大学。
5.强科培优,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高中假期学生自主互学---小组学习方案”“高中假期小组学习统计表”,完善培养导师团队建设,提升强基部教学、教研能力,强课提质,赋能增效,提高育人质量。
6.以学科基地+小语种+艺体+航天科技四个重点特色办学项目为重点,优化小语种教学方式,探索职普融通升学途径;集中优势资源,积极探索开展科技创新、人文素养方面的课外活动新方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白名单赛事,以特色引领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三)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建设,引导全体教师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开展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心理健康等专题培训,覆盖全体教师,提升综合素养。
2.全面开展实施兖州实验高中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项目。完善新教师“双导师制”培养机制,确保100%通过“六个一”(一堂达标课、一篇案例分析、一次班会设计、一项课题参与、一份成长档案、一次师德述职)考核任务。落实“1+N”辐射计划(每学期组织1次全校性示范课或专题讲座),每位名师带动至少3名青年教师,推广优秀教学与管理经验,组织教师参与“新课标解读”“核心素养培养”等专题学习,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坚实师资基础。
3.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助推教师发展。遴选校内精英担任立标人、学标人,开展“高效课堂”系列研讨活动,精心安排示范课展示,发挥标杆引领作用。
4.落实《济宁市兖州区教师培养“三兖” 三年行动计划》和《实验高中教师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学科素养、课堂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建立教师心理健康关怀机制,邀请专家开展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工会围绕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持续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利用校园网、公告栏、工会平台等多渠道及时公开。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教职工的责任感、归属感、幸福感、成就感。
(四)坚守教育本质,崇尚礼仪教育,助推文明校风。
1.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四德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依据山东省教育厅等4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幼儿园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执行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方案,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规范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根据学校“筑梦、追梦、圆梦”的三年一体化德育目标开展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继续在学生中开展“知校规、明礼仪、遵规守纪做新‘三好’学生”活动;强化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教育,传唱国歌;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清明节开展“缅怀先烈、复兴中华”、组织开展“五四青年节”系列思想教育、文化展示活动、高三学生成人仪式、毕业典礼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蓄成才的力量、全面发展、个性发展、陶冶性情、提升品质。
3.开展多种形式礼仪知识讲座,做好学生礼仪教育;坚持开展“原样交接,文明你我”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感恩意识和文明习惯,推动学校“和美”教育,营建校园和美氛围。
4.完善学校社团管理,丰富社团活动。优化社团教学工作,推进学校传统项目的开展和提升,开展外语节、阅读节、科技节、“一月一主题”等活动;开展“同读一本书”、经典美文诵读比赛、读书征文比赛、读书演讲比赛等活动;争取科创大赛有更大突破。
5.全面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上好心理健康课。协调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联合济宁市荣军医院心理健康科建立联盟,引进优质专家力量助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艺术、体育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建立一生一档,开展小团体心理体验、减压赋能团建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6.聚焦学生管理中的显性问题,通过《兖州实验高中“校风校纪”教育活动方案》,《兖州实验高中关于学生触碰“八条行为底线”的惩戒办法》,《兖州实验高中学生封闭式管理规定(试行)》狠抓入学阶段的文明习惯的培养,重点整治手机管理、仪容仪表、文明习惯等问题。严格执行,规范管理,做好校园文明秩序构建工作,全力营造文明、和谐、平安的校园风气。
(五)提升学校后勤服务水平,创建平安、智慧校园。
1.牢固树立“学校安全无小事”观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落实“1530”安全教育(即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每逢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继续实行“一岗双责”、安全网格实名等管理制度;完善行政值班制度,强化带班领导为当日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完善安全信息沟通、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防火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
2.完善财会制度和物业管理,严格购物程序,规范校产管理,做到校产登记及时,确保账卡物相符。
3.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将食品安全工作、膳食经费管理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按照新的运营模式加强管理,坚持做好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为师生提供卫生、多样、营养的餐饮服务。
4.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完善师生评优树先方案,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5.加强急救室建设,普及急救技能培训,突出急救示范校优势;管理学校卫生保健室,建立健全各项卫生保健制度,进一步推进学校健康教育步伐,成功创建全国健康学校。
6.以建校30周年为契机,开展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通过校友座谈、成果展览、文艺汇演等形式,弘扬实高精神,凝聚各方力量,激发全体师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共同为学校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全体实高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心,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凝心聚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