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实施“干部作风建设三年行动”,全力打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2. 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纵深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实落地,聚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充分发挥“九大优势”、强力实施“九大战略”,创新突破制造强市等“十项重点任务”,更大力度实施“八大民生工程”,持续推进济宁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
3. 坚持制造强市战略不动摇,持续深化“干部助企攀登”活动,聚焦19条核心产业链“一链一策”实施高质量发展计划,做大做强“231”产业集群,力争规模突破4500亿元。启动新一轮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力突破新能源汽车、稀土和碳材料、工业母机等新兴产业。
4. 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以产业链招商为主攻方向,建立头部企业、产业链目标企业“两张清单”,重点突破商协会招商、活动招商、产业链招商、500强招商,对重大项目实施“一对一”包保,力争到位内资630亿元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元。
5.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0家以上。加强与“中字头”“国字号”大院大所大学深度合作,共建创新载体20家以上。深入落实“济宁人才金政20条”,建设高水平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
6. 创新突破数字强市建设,夯实数字基础底座,加快推进深圳华付(济宁)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鲁南算力中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10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深化与华为公司、浪潮集团等头部企业合作,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7. 加力推进扩内需促消费,全面激活新能源汽车消费、文旅消费、房地产消费、数字电商消费,实施“电化行动·低碳济宁”五年行动,布局公共充电桩1.6万台。充分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谋划推进1000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强化重大项目领导包保和“一对一”服务机制,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
8. 强力推动金融赋能,持续扩大信贷规模,深化金融助企攀登,搭建常态化政金企合作平台,新增贷款1000亿元以上。大力突破企业上市,深化“百家企业专家行”“走进交易所”活动,新增上市公司3家,市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40家。
9. 全力突破港产城融合发展,聚焦“亿吨大港、百万标箱、千亿产业”目标,加快布局一批百亿级临港特色产业集群;实施龙拱港铁路专用线等重点项目,加快构建现代多式联运新体系;主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和长三角,打开对外开放新空间,全年货物吞吐量突破85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0万标箱。
10. 聚焦济宁都市区建设,持续优化“大城建”运行机制,推进交通、公共服务、产业、要素保障等一体化发展。谋划实施内环高架8条快速连接线,年内建成济宁大道东连接线,开工宁安大道北、济宁大道西连接线,实现高架到高速无红绿灯快速通行。
11. 着力提升城市内涵品质,加快建设高品质住宅,持续推进29个片区更新,改造老旧小区214个,新改建“口袋公园”101处,打造运河记忆等特色街区。优化完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推动城市管理更加精细、运行更有效率。
12. 全力打造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高标准办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际孔子文化节,加快建设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编制“一图一库百书”,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抓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实施鲁源小镇、方特复兴之路等重大项目,优化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接待游客8500万人次以上。
13. 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0万亩,粮食总产突破100亿斤。深入实施“百区千村”三年行动,突出抓好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14. 启动普惠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增量、降费、提质“三大行动”,新增托位7000个,千人托位数达到5.6个。全力推进社区托育、幼儿园托幼一体发展,大力支持用人单位办托,推动实现智慧托育全覆盖。
15. 全面提升市公共卫生“六大中心”内涵,高标准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医附院、戴庄医院做大做强,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优秀”等次。
16. 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六个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000个,公办率达到70%以上。新改扩建中小学28所、新增学位3万个,整合乡村学校100所。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扩大优质高中招生规模。
17. 实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大力发展中高端养老,着力推进居家养老,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000张,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000户。
18. 全面落实“双碳”战略,全面推进绿色低碳三年行动,实施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国省控断面、入湖河流和南水北调干线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加强生态修复治理,高质量完成矿山修复、 采煤塌陷地治理等生态工程。高标准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19. 全力构建更高水平平安济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四个专项”整治,坚决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更大力度推进“多网融合”,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大力解决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