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树立实干实绩鲜明导向,打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2.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全力推进“一个万亿、五个倍增”,加力实现“十个新突破”,拉高标杆、对标一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在鲁南经济圈改革发展中走在前,在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上勇争先。
3. 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聚焦15条标志性产业链,建立“链长+链主”机制,“一企一策”支持85家“链主”企业发展壮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0家以上。开展新一轮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实施1000个以上工业新上和技改项目。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做优做强,打造新能源、高端装备2个2000亿级,高端化工、新材料、食品3个千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药品2个500亿级优势产业集群。
4.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施“接二连三”人才融合发展行动,新增高端人才创新团队10个、国家和省级领军人才30人以上。健全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200家,新增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60家以上。
5. 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新建5G基站1500个以上,打造鲁南算力中心和数据标注基地。深化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推动2000家企业数字化转型,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超过91%。做优做强14家省级数字经济园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6. 实施生产性服务业攀登进阶行动,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突破4000家、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加大服务业领军企业培育力度,“一对一”支持350家龙头骨干企业,营业收入过1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达到7家以上。
7. 突出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新签约落地投资过亿元项目300个以上,再招引一批投资过50亿元、过百亿元大项目。实施扩大有效投资“1113”工程,推进1100个省市县重点项目,抓好10个超百亿元、30个超30亿元大项目。加快33个重大交通、34个重大能源、80个现代水网项目建设,完成基础设施领域投资500亿元以上。
8. 全力提振消费市场,开展“运河之都·惠购济宁”系列促消费活动,加快太白楼路、金宇路、京杭路等重点商圈业态升级,支持汽车、家装家电、数码产品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深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改造提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5处,引导骨干商贸企业拓展农村市场。深化实施“电化行动·低碳济宁”,充电桩保有量增长30%,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25%以上。
9. 深化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健全“有事即办,无事不扰”企业服务体系,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政务服务事项首办成功率、“一件事”好办易办率达到90%以上。
10. 加强要素保障创新,常态化开展政金企合作对接。深化企业上市挂牌辅导培育行动,重点培育10家上市后备企业。深化用地分级分类保障,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用地1.5万亩以上。
11.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323项重点改革任务。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新增外贸实绩企业100家以上,进出口总额突破1300亿元。提升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水平,跨境电商企业突破600家、交易额达到100亿元。
12. 持续放大内河航运优势,聚力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加快修编《济宁港总体规划》,新开通集装箱航线4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45万标箱。提速打造“六大临港百亿园区”,建成江北粮食物流园仓储项目。
13. 推动市域融合发展,实施9个省级小城镇创新提升试点,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推进任城运河记忆、济宁高新区洸河印象等20个城市更新项目,开工老旧小区改造108个。
14. 推进城市精细治理,实施城区道路绿化工程,建设“口袋公园”50处。系统推进城市地下管网动态更新。加快建设“城市智慧中枢”,智慧社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
15. 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推动高标准农田基本实现全覆盖,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振行动,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
16. 聚焦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高水平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加快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鲁源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提升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展示水平,持续擦亮“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品牌,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17. 出台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推进百家景区焕新,加快30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推出“跟着孔子研学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开展“十城百企千里”等推介活动,接待游客1亿人次以上、旅游收入突破950亿元。
18. 加强湿地监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水土流失9万亩、采煤塌陷地1.5万亩。全面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在运在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800万千瓦。
19.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6.3万人以上。实施“创业济宁”五大行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亿元,扶持创业1.1万人以上。推进“技能济宁”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8万人次。
20.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统筹推进幼儿园镇村一体化、城乡教育一体化,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初升高”比例达到70%以上,50%的县市区达到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标准,争创省级学科基地和特色高中。
21. 建设更高水平健康济宁,推动名院、名科、名医建设,建强西苑医院济宁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加快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新增特色专科卫生院20个、中心村卫生室100个。拓展文体健康服务,丰富全民健身体育设施供给,实现“一刻钟迈进运动场”。
22. 优化“一老一小”服务,培育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20家,新增家庭养老床位2000张,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2000户。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托幼一体化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6%以上。
23. 构建更高水平平安济宁,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八大行动”,压紧压实“三管三必须”责任。加强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强化社会面整体防控,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