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暂无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_国有资产监管
成文日期: 2024-04-02 发布日期: 2024-04-02
发布机关: 汶上县人民政府 统一编号:
标  题: 汶上县人民政府关于下达汶上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发文字号: 汶政字〔2024〕24号 有 效 性: 0
发布机关: 汶上县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_国有资产监管
成文日期: 2024-04-02
发布日期: 2024-04-02
发布机关: 汶上县人民政府
统一编号:
标  题: 汶上县人民政府关于下达汶上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发文字号: 汶政字〔2024〕24号
有 效 性: 0


汶上县人民政府

关于下达汶上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汶政字〔2024〕24号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

      《汶上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县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汶上县人民政府

2024年4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汶上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三新一高”总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紧扣“强提升、塑优势”工作主线,以“八个汶上”建设为目标,以项目突破年为主抓手,强化六大提升、培塑六大优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谱写“强富美高”新汶上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6.5%、7%左右,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完成市定任务,全面完成年度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二、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

(一)全力攻坚新型工业化,激发制造强县新活力。坚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以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打造特色产业集群。落实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按照“项目支撑、龙头带动、全链升级”思路,扎实推进高端装备、绿色化工、纺织服装产业三年倍增计划。重点突破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高端助剂、硅基材料、电子化学品5条细分产业链,推动向上下游拓展、向中高端攀升,确保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制造业营收力争突破200亿元,打造全省新能源锂电池重要生产基地、高端催化剂产业聚集区、全国工程机械配件产业集群。充分利用我县煤炭、铁矿、石材等矿产资源优势,高效发展采掘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培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二是精心培育优质企业。深化助企攀登活动,将攀登企业扩展到75家,细化助企干部考核体系,力争信敏惠化工营收过10亿元,新增过亿元企业6家。扩充优质工业企业梯度培育库,通过要素倾斜、专业辅导、政策扶持,全县新增优质工业企业30家以上。实施企业上市三年行动,“一企一专班”全链条跟踪服务,确保金成技术主板上市,力争华尚电气新三板挂牌。组织新风光电子申报国家质量标杆、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实现国家级项目零突破。三是全面突破数字经济。加快推进“工赋汶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20个以上,重点打造西曼克AGV机器人、华首重工5G智能工厂、鸿瑞轩MES生产控制标杆,建设服装行业“产业大脑”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实现县域工业整体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40亿元。全面完成5G基站建设、5G网络覆盖任务。四是深化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大院大所招引、研发平台招引、技术攻关转化、科技人才引育五大工程,新增高企18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5家,推动科技型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全覆盖。支持企业重研发、敢投入、勇创新,实施省级技术创新项目15个,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5家,完成技术交易额18亿元,培育高技能人才600人,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全力攻坚扩投资促消费,保持经济稳健增长。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实施更高水平开放战略,形成稳定的拉动力,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一是狠抓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七网”、重大产业项目引领工程建设,打造大项目示范引领、好项目支撑带动的发展格局。谋划实施172个项目重点推进、总投资868亿元,建立对上争取政策清单,力争2024年新增省市级重点项目25个以上。开展“项目突破年”活动,用好领导包保、集中开工、挂图作战机制,力争新开工项目突破100个、完成投资80亿元以上。持续优化投资结构,确保民间投资占比保持80%以上,高技术投资增速进入全市前列。二是聚力招大引强。持续完善“招商大使”制度,大力开展全员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力争全年引进过亿元项目20个、过10亿元项目3个、过50亿元项目1个。拓展招商渠道,举办招商推介会、集中签约活动4次以上,加快推进海信智造工业园、三一重工新能源整车制造等重点在谈项目签约落地。聚焦“一核引领、五区协同”布局,加快核心区闲置低效产业用地盘活,推进园区二次创业,形成招商引资“磁吸效应”。三是激发消费潜能。聚焦房地产消费、接触性消费、大宗消费、电商消费、文旅消费等重点领域,以高品质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更大力度拓展消费市场空间。加强县域商业设施建设,完成联民城市文旅综合体、奥特莱斯商业文旅综合体项目建设,全力做大会展经济,争创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实施服务业补短提升十大行动,坚持扩量与升级并重,确保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5家、营收增长10%以上。四是扩大高水平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开展新一轮“境外百展”行动,跟踪推进斯凯奇鞋业、凯蒙纺织等12个外资项目,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规划建设济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先行区,推动福世博项目发展壮大,集聚更多优质跨境电商项目入驻汶上,力争李尔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0%,全县进出口额达到40亿元。

(三)全力攻坚新型城镇化,加快提升城市能级。紧紧抓住城镇化建设省级试点机遇,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是做优中心城区。聚焦提升中心城区承载力,实施新一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规划西北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实现二环内主次干道全部贯通、雨水管网改造基本清零,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高标准推进泉河新城一体化开发,坚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先行,加快实施梁桥社区安置、体育中心、东部新区配套设施、高端酒店综合体等项目,推动新城加速崛起。二是提升城市形象。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完成东护城河生态治理、泉河西岸等12项绿化工程,打造贯通城区的滨水景观带,实现以水美城、人水和谐。启动新建10条市政道路,完成23个小区燃气管道及设施老化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城区集中供热管网改造,建设新能源充电站53座、实现城镇公共充电设施全覆盖,开展城市管理品质提升攻坚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围绕打造“103060”出行交通圈,全面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建设,谋划实施交通基础设施项目14个、总投资89亿元,力促高铁连接线、环城大道竣工通车,争创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治理三个体系,实施总投资22亿元的26个重点水利项目,增加水网密度,确保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四是攻坚小城镇建设。开展小城镇建设攻坚行动,在实施驻地改造基础上,由环境品质提升向做强产业支撑、彰显自身特色转变。以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试点为引领,结合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确定乡镇发展定位,全力补短板、强弱项,分类打造专业功能镇、综合小城镇,实现以产聚人、以城促产。

(四)全力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建设农业强县。一是保障粮食安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新改建高标准农田5.73万亩,实施新一轮产能提升行动,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4亿斤以上,全面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大力推进种业振兴,以国家级大豆制种大县为契机,推进苑庄种业小镇建设,大豆制种稳定在7万亩以上。实施小麦、玉米整建制大面积单产提升试点项目,建设20万亩核心示范区。二是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工程,重点培育芦花鸡、甘薯育苗两大产业,力争全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增长5%以上。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按揭农业,建设华苑设施农业二期等投资过亿元项目3个,依托全国首个农村(主播)网红基地,加快实施数商兴农工程,确保农林牧渔产值突破100亿元。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国家试点,扶持壮大“汶农服”合作联盟,土地流转率保持在75%以上。三是打造示范片区。实施乡村振兴“百区千村”三年行动,新创建示范片区7个、辐射带动54个行政村,对2023年实施的15个示范片区进行提档升级,力争白石秀美昙山示范片区晋升省级片区。开展“一月一主题,一季度一观摩”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抓好厕所管护、垃圾分类、污水治理,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五)全力攻坚品质民生建设,满足美好生活向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认真践行群众路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一是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持续开展就业服务“敲门”、“春风行动”等专项系列行动,稳住全县就业“基本盘”,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800个,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作用,年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以上,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500人。二是大力发展优质教育。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新改扩建幼儿园4所、中小学5所,整合撤并农村小学10所,新增学位5570个。深化与首师大教育集团合作,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争创全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规划建设泉河新城职业教育园区,打造区域职业教育高地。三是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启动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计划,建成康复医院新院区,全域推广“卫生院+敬老院”“两院一体”模式,融合促进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服务。更高标准抓好“一老一小”,争创省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示范县、全省婴幼儿托育服务示范县。将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提高7.5%以上,兜牢民生底线。加强能源保供调度监测,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特殊时段煤电油气的协调保障。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大力推行“无感智办”“免审即享”,落实“跑一次腿、办多个事”机制,高效化解涉企矛盾纠纷,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目标,高效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确保经济结构符合发展实际。

(六)全力攻坚绿色低碳发展,坚决守牢“一排底线”。树牢底线思维,坚持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一是狠抓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四个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发挥好第三方专业监管力量作用,全力推进化工园安全整治提升,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二是建设美丽汶上。扛牢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全力做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推动全县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持续向好。统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PM2.5平均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率完成市定目标。实施“南水北调”汶上段环境治理EOD项目,走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争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三是落实“双碳”战略。紧扣“双碳”目标,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持续推进煤炭消费压减,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任务。稳步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汶上50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陇东特高压和20.5万千瓦集中式陆上风电项目,确保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70%以上,争创一批省级绿色能源发展标杆镇、村。四是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更大力度推进“多网融合”,实现“汶诉即办”平台与网格化深度融合,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侵财类案件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完成重大节点维稳安保任务。持续办好法治为民十件实事,争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深化双拥共建,加强国防动员,认真做好体育、文化、气象、老龄、红十字、外事侨务、广播电视等工作。


附件:汶上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表


附件


汶上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主要指标表

指标名称

计算

单位

2023年

2024年

备注

实际

增长(%)

计划

增长

(%)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82.54

6.9

-

6.5左右


二、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

11.7

-

7左右


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20.16

7.2

-

6左右


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

14.3

-

9左右


五、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

百分比

4.68

-

-

完成市定任务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66.7

10.0

-

8以上


七、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5012

2.41

5000

-


八、外贸进出口

亿元

38.33

48.1

40

稳定增长


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9753

5.7

-

6.5左右


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141

7.6

-

7左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各县(市区)政府、市直各部门、单位联合内容保障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8000023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100号 鲁ICP备050212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