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县:用好法治惠企“五字诀”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鱼台县司法局深入实施“法治惠企 护航经济”工程,通过运用“五字诀”,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规范法制审查工作,出台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重点协调监督各部门涉企行政执法工作,着力推进便民利企,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切实提升企业满意度,推动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
一是突出“精”字,强化政策审查。推动出台《鱼台县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鱼台县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鱼台县人民政府合同管理办法》。把好涉企政策制定关,将有关公共服务、市场监督、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重大公共政策以及政府重要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等纳入重大行政决策管理范畴。把好政策文件清理关,对不符合优化营商环境和公平竞争要求、不符合上位法律法规依据、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专项清理。把好涉企文件审查关。严格按照程序规定出台行政规范性文件,加大对涉及市场经营主体的规范性文件审查力度,开展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审查,当好政府决策制定、文件出台、合同签订的“看门人”和“守护人”,助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突出“实”字,规范执法行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行政执法专项整治暨行政裁量权基准落实情况专项督察活动,确保执法尺度细化量化、裁量边界明晰透明,有效预防同案不同罚、处罚畸轻畸重等现象的发生,推动行政处罚裁量规范适当、行政强制裁量理性适度、行政许可裁量便捷高效。探索行政复议+执法监督机制,梳理行政复议案件,聚焦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生态环境、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等关系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执法领域,每季度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重点评查证据材料是否充分、程序是否合法、适用法律法规是否准确、案卷归档是否规范等内容,对案卷中存在的问题出具《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及时做好评查工作跟踪反馈,共同提高执法案卷质量,引导行政执法部门规范执法,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三是突出“柔”字,当好企业护航员。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探索柔性执法机制。积极推动行政执法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从“重处罚”向“重指导”转变。组织各行政执法部门严格落实《济宁市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济宁市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事项清单》,积极探索柔性执法方式,综合运用行政指导、规劝提醒、走访约谈等方式,开展说理式执法,引导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努力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有温度的执法”。推行企业行政合规指导,将行政指导融入涉企行政执法全过程。对照《济宁市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组织全县21个部门编制鱼台县清单,指导企业排查风险、合规经营,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赋能增势。
四是突出“亲”字,优化法律服务。县司法局与县工商联合会联合制定《关于深化律师事务所与工商联所属商会联系合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关于公布鱼台县“一商会一法律顾问团”名单的通知》等文件,建立联合机制,打造高质量法律服务,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组织开展“千名律师进企业”活动,组建法律服务团,以“菜单式普法、点单式服务”模式,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深入企业开展普法宣传。开展走访活动,法律服务队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法治体检服务,制定法律服务联系卡,根据企业、职工实际法律服务需求,通过企业微信群、“鱼台工会”微信公众号、齐鲁工惠APP等线上平台和举办面对面座谈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五是突出“文”字,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将法治文化示范创建作为打造重点,通过墙绘、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展示法治元素,营造法治氛围。县司法局在鹿洼煤矿重点打造法治宣传教育苑,将法治文化与党建文化、廉政文化、安全生产同步推进。围绕企业日常所需,通过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等方式将宪法、民法典等内容结合法治事件、社会热点有机融入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百姓自己的语言,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使法治文化阵地既具有丰富法治内涵,又能打动人心、吸引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