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在身边 | 丁建军:勇救落水孩童 尽显医者仁心
丁建军,男,汉族,1987年6月生,鱼台县人民医院关节手足外科运营助理。先后被评为鱼台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济宁市学雷锋最美志愿者等称号。2023年12月被评为第九届济宁市道德模范。
他是朋友和同事眼中的“爱心担当”,危急时刻,毫不犹豫跳水营救溺水儿童。瞬间的选择,只因生命的可贵、而又源于道德的积淀。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在生活中见义勇为,用凡人善举诠释人间大爱,他就是丁建军。
奋不顾身勇救人
2021年7月6日下午,丁建军在济宁市游泳馆练习游泳时,看到一名八九岁的男孩在独自游泳。他与男孩交流了几句,了解到男孩的母亲在游泳馆外等待,并没有来馆内陪同。因为男孩身高约1.3米,而泳池深度达2.2米,丁建军就有些担心,边练习游泳边注意男孩。没过多久,丁建军忽然发现男孩不见了,他环顾四周,泳池里没有,岸上也没有,只有男孩刚才所处的位置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那里是深水区!孩子出事了吗?”这个念头一冒出来,他来不及多想,迅速向深水区游过去。
当游到跟前时,丁建军深吸一口气,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奋力抱住孩子的腰把孩子拖到水面上来,让他的头露出水面,左胳膊架住男孩的上半身,右胳膊奋力地向浅水区游去。深水区水温偏低,再加上男孩近90斤的体重,让丁建军倍感吃力,但他始终咬紧牙关不放弃,竭尽全力架着孩子往前游。终于,在周围人的帮助下,他最终成功把孩子托举出水。
上岸后,丁建军顾不得身体的疲惫,迅速俯下身查看男孩的状况。他发现孩子脸色苍白,已经没有了自主呼吸,于是马上疏散围观人群,保持空气流通,抬起孩子的下颚,把他的头转向一侧,打开孩子紧闭的牙关,看到口腔内没有污物后,接着进行心肺复苏……抢救了大约3分钟后,男孩终于有了反应,慢慢睁开了眼睛。丁建军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直到这时,丁建军才感觉到浑身酸痛。面对大家的关心和称赞,以及闻讯匆匆赶来的男孩母亲的连声感谢,丁建军表示自己没事,并反复叮嘱护理注意事项后,悄然离开了游泳馆。
举手之劳不求报
2022年6月份的一天下午,丁建军骑车把女儿送到学校后,正要返家时,看到一名老大爷蹬着三轮车送孙子上幼儿园,不慎连车带人摔倒在路上。丁建军连忙放下车跑过去,将老人和孩子扶起来,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老人走到路边,仔细检查老人、孩子有没有受伤。所幸爷孙俩都只是轻微擦伤,并无大碍,待老人稍微舒缓后,丁建军帮他联系上家属才离去。
“看到老人躺在地上无法起来的时候,我第一想法就是路上的车流量比较大,要立即把老人扶起来,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当被朋友问起,自己为什么扶起摔倒老人没有犹豫时,丁建军坚定地说:“我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志愿者,这是我应该做的。”面对“看到老人摔倒,你扶还是不扶”的社会性难题,丁建军用爱心举动给出了完美答案,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救死扶伤”的医生天职,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在济宁医学院进修期间,丁建军得知,济宁市附属医院一位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青年医师,查出患有罕见的淋巴瘤,在天津血液病医院治疗需要巨额费用。当时,丁建军的工资交完房租后,仅够自己的基本生活费用,但他仍然毫不犹豫地捐出1000元。
为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人,丁建军结合自身业务优势,主动加入鱼台县卫健局“健康卫士”志愿者服务队,先后参与“民意5来听”“情系社区 健康护航”“无偿献血奉献爱心”“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免费义诊、“关爱老人”社区义诊等志愿者服务活动70余次,为群众提供多种医疗服务。
爱岗敬业讲奉献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立足岗位、尽职尽责,一直是丁建军作为医务工作者坚守的诺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除做好科室工作外,还不分昼夜穿梭于门诊和各个病区之间,对呼吸内科发热和危重患者的会诊,随叫随到。他主动向科室请缨,坚持在夜间5点到凌晨1点在病房楼外,为病人和家属测量体温、打电话随访调查、为出入病房群众测量体温、登记过往车辆……
在工作中,丁建军认真、严谨,是行家里手、业务骨干,每一项任务,他都认真细致地完成。参加工作14年来,丁建军主动放弃节假日,牺牲个人时间,帮扶鱼台县张黄镇卫生院,定期开展基本诊疗、医技培训、查房会诊、手术示范、病例讨论、专题讲座等业务指导,累计帮扶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200余次,上转病人600余人次。他坚持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义诊服务,悉心为病人换药、拆线。精湛的医术受到患者及其家人的肯定和认可。
来源:济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