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丨《关于开展土地按份持证定位登记工作的通知》解读
济宁新闻网·更济宁讯 近日,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台《关于开展土地按份持证定位登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过“定位登记”创新模式实现土地使用权份额与建筑物权益的精准绑定,有效破解工业用地“实体分割限制”难题,进一步盘活非实体分割土地资产,为企业纾困解难提供有力支撑。
据悉,该政策是为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完善工业用地供应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通知》及省、市助企纾困要求,针对2024年济自资规字〔2024〕79号文件在实践中存在的操作瓶颈,进一步细化操作流程后推出的创新举措,旨在通过权属登记明确土地使用权份额对应关系,让企业土地资产“活起来”。
记者了解到,《通知》围绕“规划先行、权益清晰、操作便捷、政策衔接”四大原则,明确了以下七方面重点内容:一是明确登记条件,强化规划引领。适用对象为已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完成不动产登记、且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总平面图已获批准的企业。登记以“规划幢”为基本单位,不改变土地权属性质,不进行实体分割,仅通过登记明确土地使用权份额对应关系。二是规范份额计算,兼顾法定与约定。原则上采用“建筑面积比例法”计算土地份额,即某幢土地份额=该幢规划建筑面积÷总规划建筑面积×100%。对于已部分分摊或建筑体量差异明显的情形,企业可出具自行约定份额证明,并在不动产权证书附记栏注明对应规划建筑物,确保权益清晰。三是细化申请材料,确保权属对应。除常规不动产登记材料外,需提交经批准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总平面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土地份额与规划建筑物对应关系表,明确幢号、建筑面积、分摊比例等关键信息。四是支持分期登记,推动“边建边融”。对已竣工楼幢,先行办理土地按份持证定位登记,再办理房地一体登记;对未竣工部分,可先行颁发按份持证定位登记证书,保障企业“边建设边融资”。五是允许空间细分,满足精细处置。企业在首次登记后,可凭规划许可及施工图纸、空间对应关系表,申请按“层、间、户”等独立空间进一步分割土地份额,提升资产处置灵活性。六是衔接抵押转移,保障政策连续。土地份额抵押、转移等事项,参照既有政策文件执行,确保政策衔接顺畅、操作规范。七是明确特殊情形,平衡各方权益。地下空间及公共配套设施开发建设按规划执行,份额转移时权利义务由双方约定或有权机关指定,兼顾公共利益与企业权益。
总体来看,《通知》通过“定位登记”这一小切口创新,精准地做活了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大文章。它以不分割土地实体为前提,实现了权益份额的精准分割与自由流转,是济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又一关键性制度创新。这项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济宁市在工业用地管理和不动产登记领域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其成效值得期待。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