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医疗 > 兖州区 > 兴隆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科普健教 > 健康科普

立夏本月传统节气和养生保健、重点关注疾病

发布日期:2025-05-12 16:05 信息来源:兖州区政府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5—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 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夏,在古语里是大的意思。万物至此已经长大,得名立夏。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立夏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后汉书·祭祀志》:“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八佾舞《云翘》之舞。”至宋时礼节更繁,除迎夏外,还要祀南岳衡山于衡州,祀南镇会稽于越州,祀南海于广州,祀江渎于成都。到明代始有尝新风俗。到清代,风俗内容更加丰富。

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有三候: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中国只有福州至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呈现“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景象;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季节。立夏这天,许多地方有吃“立夏饭”、吃蛋、秤人和尝三新等习俗。进入立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补充营养物质,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 

起居养生

饮食宜清淡

立夏过后,温度可能逐渐攀升,人们难免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所以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总之立夏之际要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 

进入夏天后,因感暑热之气,有些人,尤其是老幼体弱者,容易出现食欲缺乏、乏力倦怠、心烦气虚之类的症状,这些症状称为“疰夏”。鸡蛋作为一种简单易得的营养品,用来为预防疰夏提前“进补”,是个不错的选择。而配合孩子们的心性,将吃与玩结合在一起,那就更好了。当然,作为一种节令习俗,“立夏蛋”有它的巫术仪式意义所在。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夏季宜养心,人们认为“心如宿卵”,所以在夏天到来的时候吃蛋,作用是“拄心”。而“吃蛋拄心”,配合上立夏的其他习俗——吃笋,拄腿;吃豆,拄眼——人们因面对着即将到来的酷暑苦夏、身体亏损而生的不安全感,终于在这一整套“以形补形”、支撑体魄康健的仪式中找到了消解之处。所以,过去的民间俗谚会这样说:“立夏吃了蛋,力气大一万。”

精神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医学入门》曰:“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养生专家提醒说,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的情况。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不可有过激之处,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

一、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五月,随着气温回暖,湿度上升,各种细菌大量繁殖,各类野生植物逐渐成熟,是细菌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我国内地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食物中毒通常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健康提示:

1.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外出选择正规的、卫生环境良好的餐馆就餐;在家加工食材注意生、熟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生吃蔬果要洗净;不喝生水。

2.注意个人手卫生:饭前便后、处理生、熟食物及其包装前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之后要勤洗手。

3.清洁消毒:餐具和厨具要用流动安全的水冲洗、晾干,并经常蒸煮消毒,厨房环境要清洁。

4.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随意或“凭经验”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野果、野菜等,不要随意饮用自制药酒。

二、预防虫媒传染病

五月蚊虫开始大量繁殖,乙脑、疟疾、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进入高发期。这些疾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健康提示:

1.做好防蚊措施,在户外活动时,穿长袖长裤,涂抹驱蚊剂,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外出。

2.近期有计划前往疟疾、登革热流行地区的市民,要提前了解当地的疫情状况,携带必要的防蚊用品和药物。回家后如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旅行史。

三、户外出游安全

五一假期外出游玩,提醒您注意个人防护,避免交通事故及自然灾害引起的伤害,防止食用野生植物中毒、花粉过敏、蚊虫叮咬、猫狗抓咬等。

健康提示:

1.出行前要提前了解气象信息,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避免恶劣天气出行,同时增强个人安全意识,注意交通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2.外出郊游时不要采摘、购买、加工和食用不熟悉或来历不明的山野菜、野果及菌类;同时做好防蚊防虫措施,以防蚊虫叮咬。

3.注意饮食安全,不吃未彻底煮熟的食物,不喝不干净的生水。外出就餐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4.有过敏史的人,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不要随便去闻花草。外出郊游时最好带上抗过敏药品,戴上帽子、口罩和穿长袖的衣物,尽量避免与花粉直接接触。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5.根据个人体质状况,可随身携带创可贴、防暑药、止泻药等备用;避免进入野禽等动物栖息地,远离散养和流浪猫狗。